第二章 馳騁鄂豫皖-七、三軍會師(3 / 3)

1930年7月23日,共產國際執委會政治秘書處做出了《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對李立三立即準備武裝總暴動的錯誤進行了批評,並決定派瞿秋白、周恩來回國糾正李立三的錯誤。隨後,共產國際又發來停止武漢、南京暴動的指示。9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了六屆三中全會,批評和糾正了李立三對中國革命形勢的錯誤估計,停止了組織全國總暴動和集中紅軍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恢複了黨團工會的獨立組織和經常性工作,從而結束了李立三的冒險主義錯誤。

9月,六屆三中全會的精神還沒有傳達到鄂豫皖,鄂豫皖特委仍在執行立三路線。紅1軍受挫後,許繼慎和徐向前與軍政委曹大駿等領導決定放棄京漢作戰計劃,移師豫南陡河鎮休整。10月中旬,紅1軍攻克光山,召開了為期3天的第一次黨代會。會議強調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加強軍隊政治工作和統一指揮,統一組織,嚴格紀律;同時也通過了仍具有立三路線的政治任務、組織問題、宣傳問題、政治工作等決議。鄂豫皖特委還批評了許繼慎等紅1軍領導出擊平漢路作戰不力,是 一種消極等待革命到來的“機會主義路線”。會上改選了紅1軍前委,書記為曹大駿,委員有薑鏡堂、王培吾、徐向前、劉英、孫永康、曹學楷及兩名士兵代表。會後,鄂豫皖特委與前委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長江辦事處的指示,對紅1軍3個師打亂建製,實行混編。第1師整編為第1、3兩個團,師長劉英,政治委員劉榮桂;第1團團長王樹聲,政治委員戴克敏;第3團團長倪誌亮,政治委員江竹青,機炮團團長吳荊赤,政治委員李景文。第2、3師整編為第2師,轄第4、6團,師長孫永康,政治委員王培吾;第4團政治委員梁次冰,第6團團長廖業祺。不久,軍屬獨立旅、黃麻補充營同皖西中央獨立旅第1、第2旅合編為紅1軍第3師,師長肖方,政治委員薑鏡堂,下轄第7、9兩團。時紅1軍全軍6000餘人。軍長許繼慎,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曹大駿,副軍長徐向前,參謀長李昂茨。軍部還在信陽陡溝成立了隨營幹部學校,專門培養排長以上幹部。這次紅1軍實行混編是為了克服紅軍隊伍中的地域觀念、山頭主義,便於形成有力的三隻鐵拳,協同作戰;使各部隊能夠相互學習,交流經驗。許繼慎一直主張部隊早日混編,也為此做過不少工作,為這次整編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在整編中,將紅1師拆得太散,又將一些幹部調往外師降職使用,反映了軍領導對紅1師的不信任,帶來了不好的負麵影響。在整編中,對紅2師參謀長漆海峰的處理有些不當。他雖品質不好,又吸食鴉片,與反動親屬關係不清,錯誤嚴重,但他對紅32師的創建出過力,因此槍斃他實在有些過火。商南起義的領導人和紅2師的創建人之一紅2師師長漆徳瑋,因對槍斃漆海峰持消極態度,也被撤去了師長職務,送往上海中共中央另行分配工作。紅32師中其他反對槍斃漆海峰的人,也被扣上“有背叛黨的路線的企圖”的罪名而開除了黨籍。這些問題,都給紅1軍部隊的整編帶來了十分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