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169節:“和平” 工作(1 / 2)

笫169節:“和平” 工作

笫169節:“和平” 工作

笫169節:“和平” 工作

“影佐禎昭可是東條英機的人呢。”石原表情怪怪地說“本來這一‘和平’工作不是柳原君負責的嘛,基礎打好了,收網就是魚滿倉,可惜……”石原歎道“唉!影佐這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平山大俠

8月28日:戰鬥更加激烈、殘酷。山縣聯隊一次又一次地衝擊,都在蛇複形鐵絲網前受到炮火的攔阻,每次衝上去的官兵沒有一個能活著回來。整個聯隊的近3000名官兵,雖幾經補充,仍所剩無幾。山縣大佐在指揮敢死隊衝擊時,全身多處被彈片炸傷,渾身是血。

按照日軍的傳統,軍旗是天皇的化身,軍旗上的菊花意味著天皇親臨戰陣。《軍人敕諭》強調軍人必須恪守武士道“忠節、武勇、禮儀”的精神信條,如果戰敗,不能被俘受辱,必須剖腹自殺。

山縣大佐清醒地意識到,聯隊軍旗必將不保。如果軍旗讓蘇軍繳獲,第64聯隊的番號將永遠從日軍曆史上被一筆勾銷,那將是自己及子孫後代的恥辱。

8月29日淩晨2時:山縣大佐命令掌旗官燒毀軍旗;爾後,下達了利用夜暗突圍撤退的命令,但沒有一兵一卒能逃離陣地。山縣大佐不願看到聯隊的末日的來臨,隻好飲彈自殺。(山縣武光死後,被追晉為陸軍少將。)

8月30日夜間:在一次阻擊蘇軍進攻的作戰中,新任第23師團參謀長的岡本德三大佐跳出戰壕,指揮士兵作戰,被突然飛來的一顆手榴彈炸爛膝蓋,血流不止,軍醫部長村上德治大佐把他從戰場上背下來,然後用簡便的醫療器械,在手電筒的微弱燈光下,實施了右腿截肢手術,保住了岡本的性命。爾後,他又被送進陸軍醫院。住院治療期間,岡本被晉升為陸軍少將。

經過10天的激戰,日軍各兵種損失都在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新組建的第6軍及配屬部隊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關東軍永遠地喪失了進攻的能力。

而這時,蘇蒙聯軍已經做好了對日軍發起總反攻的準備。

為了迷惑敵人,朱可夫在實施反攻前成功地進行了戰役欺騙。比如,為了實現坦克攻擊的突然性,他將幾輛坦克卸去了消音器,然後沿前沿陣地不斷地來回行駛,以此讓日軍對蘇軍的坦克調動習以為常;為了隱蔽反攻企圖,朱可夫把幾部功率猛烈的音響裝置搬到前沿,模仿打樁機的聲音,逼真地造成大規模修築防禦工事的假象,讓日軍誤以為蘇軍不是想反攻,而是要實施防禦。這一切戰役欺騙都取得了成功。日軍沒有料到蘇軍真的發動了反攻,他們的惡夢來了!

在朱可夫卓越的指揮下,日軍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傷亡和被俘了61000人,損失了660架飛機,被迫向蘇聯求和。

1939年9月16日:蘇聯與日本根據達成的停戰協定,結束了諾門罕戰鬥。日軍在諾門罕戰役遭到了徹底失敗後,才感到自己不是蘇聯的對手,進攻蘇聯無異於以卵擊石。這樣,北進戰略發生了動搖。不久,日本放棄南北並進戰略,開始推行南進戰略——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就是日本南進戰略的產物。朱可夫通過諾門罕戰役,成為了改寫曆史的人。或許正因為此,當朱可夫回到莫斯科時,斯大林親自接見,表示祝賀與感謝,並授予他蘇聯英雄稱號。

第7師團於1940年8月退回北海道防區整補。

美國學者奧·錢尼在談到這個故事時說:這件事情奠定了朱可夫在斯大林心目中的位置。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朱可夫成為斯大林的困難排除人,被派遣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危急問題!

諾門罕之戰的另外一個積極意義,是徹底打消了日本關東軍的驕橫氣焰,日軍中再也不會有人叫囂“一個日軍師團抵得上3個蘇軍師”,相反的,在計算日蘇兵力時候,日軍參謀會謹慎的以1:1甚至2:1來計算,也就是說,如果日軍要對遠東蘇軍發動進攻,必須集中起蘇軍2倍以上的機動兵力。

但是,諾門罕戰役後兩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精銳的關東軍被不斷抽調,關東軍不僅再沒機會達到蘇軍2倍兵力,甚至自身實力也在日漸衰弱,反而要擔心蘇軍的突然襲擊。 諾門罕戰役,斯大林憑借著他的剛毅和執著,憑借著朱可夫的英勇頑強,憑借著在特殊崗位執行特殊任務的偵察員,為蘇聯打出了6年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