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顯然挑選的人不對,李嬤嬤心中本就暗恨皇上未曾護好主子,這時開口哪裏有什麼好聽的,“回皇上話,禦醫前來診脈說並無好轉,剛剛主子還吐血了。”
“什麼?怎麼不去請禦醫,要是你們主子出了什麼岔子,朕定不會讓你跟著活過今晚。李德全,趕緊去請劉禦醫,說皇貴妃吐血,這次無論如何,定要找到醫治的辦法,不然朕要他的腦袋。”
說著就要甩袖回去寢殿,劉嬤嬤想著主子剛剛才睡著,自從知曉身子熬不過幾日,主子一日也未曾睡過兩個時辰,哪裏能讓人前去打擾,上前把人伸手攔住,“皇上,您不能進去,李公公且慢走。”
看著停下步子的李德全,康熙也是一臉的不悅,李嬤嬤心中略有些驚怕,可想著寢殿裏麵的主子,還是沒把阻攔的手收回,“皇上,主子已經好幾日不曾睡個安穩覺,唯恐高僧交給她的書冊,就這麼隨著她去了,緊張的日日不敢安歇,這次也是累狠了才昏沉沉的睡過去,還望皇上先慢請禦醫前來,好歹也讓主子多睡片刻。”
這幾日嫻瑩在做的事,都有人前去乾清宮稟報,明明心中也是不願她這般勞累,可一想到若她真去了,那麼多可以造福百姓的寶書,就這麼都隨之而去,前去阻止的腳步就怎麼也踏不出去,今日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就算書冊不能留下,也不想嫻瑩早早的離開,可在門外聽了那麼許久,進去阻止的話,還是沒能說出口。
“那書冊裏麵所寫,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朕不能那麼自私,隻是不想你們主子有閃失,就把大清子民拋之腦後,以後就由你幫著聽寫下來,若是需要人手,就直接命人前去乾清宮尋李德全,萬萬不能累著你們主子。”
李嬤嬤聽皇上這話,嘴角不屑的撇了撇,這以前沒有主子呈上的書冊,這大清百姓就活不得,若是什麼都指望著那些冊子,還要朝堂上的那麼多朝臣作甚,都是借口罷了。
見著李嬤嬤不再言語,阻攔的手也收了回去,康熙在明知曉嫻瑩身子不妥,若是這般勞累默寫書冊,壽元定當再次受損,還是選擇了大義,放棄了嫻瑩,心中暗暗嘲諷自己,之前還是不知為她做什麼好,可就這麼一個小小的考驗,康熙就接連敗退,如今連見嫻瑩一麵的勇氣都沒有,他這個帝王做的真是可笑、可悲。
沒有臉麵再在景仁宮多留,就是看不清李嬤嬤臉上的表情,可就是能感覺出她的不屑,此時也顧不得計較,對著李德全打了個手勢,未曾多言就向著景仁宮門外走了出去,沒有絲毫睡意,卻也不想去後宮任何一處,隻能轉回乾清宮禦書房,點上燭火翻看起奏折,一夜未能休息片刻。◇思◇兔◇在◇線◇閱◇讀◇
直到天蒙蒙亮,看了眼筆墨剛剛幹透的聖旨,揚聲招來李德全,交代他先去朝臣歇腳的地方,找到幾位朝臣先略含糊的說幾句,這次康熙不願聽到絲毫反駁的話語,所以對幾個上呈折子,曾有屬意之人的朝臣,李德全卻是上前重點警示了一番。
康熙坐在龍椅之上,高高俯看著殿中分立兩側的群臣,對著想要上前稟報要事的朝臣,抬手阻止先命人退下,拿著一旁小太監手捧的聖旨,把東西交到李德全手中,先開口說道:“今日朕也有要事,要先與眾位朝中重臣商議,李德全先宣讀聖旨。”
躬身雙手舉高過頭頂,接過皇上遞過來的明黃聖旨,領命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貴妃德才兼備,實乃堪稱女子楷模,……,特此進封皇後之位,擇日舉行封後大禮,欽賜。”
雖然上朝之前,有聽李德全李公公暗示,可佟國綱、佟國維兩人,聽著聖旨宣讀完,心中還是一驚,隻是想著在宮裏吃盡苦頭的侄女(女兒),現在聽聞身子又有不妥,這後位也就沒有讓他們臉上顯露太過喜色,隻是虛應了幾聲恭喜之言,就躬身低頭站在原地,等著皇上開口。
第 166 章 ...
不知道李德全是與朝臣如何說的,聖旨宣讀完之後,竟然沒有一人出言反駁,雖說附和的並不是太多,但沒有上來就說反對的話,還是讓康熙和佟家兄弟頗為滿意。
既然沒有反對之說,此事也就下了定論,傳話命欽天監挑選吉日,時間定的越快越好,希望也能借此喜事,讓嫻瑩能夠再多熬些時日。
康熙把此事做了吩咐之後,一旁候著多時的小太監,就上前說唱道:“有事請奏,無事退朝。”
此時不是災害頻繁的時節,朝臣所奏之事也並不著急,見著皇上略有些心不在焉,他們自然也不是沒有眼色之人,況且上呈的奏折上,要說的也都寫的很詳盡,眾人把奏折上呈之後,就開口表示並無急事上表,康熙著急前去慈仁宮與皇太後言說,見著眾人的奏折都留下之後,也就對著一旁的小太監點了點頭,先一步起身離開。
宮裏因為皇貴妃和貴妃身子都不好,氣氛壓抑的讓人快要受不了,皇貴妃雖說前幾天給了眾人一個下馬威,可這麼多年受其恩惠的,確實不在少數,何況她們分位低下,之前也隻是暫住她處,不跟著一起前去,唯恐受人打壓的厲害,這才不得為之。
前些時日皇貴妃離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