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危急之秋不會服從君主的命令,而且在動蕩不安之日,君主往往缺乏自己能夠信賴的人。這種君主不能夠以太平時期所看到的情況作為根據。因為在太平時期市民們對國家都有所需求,當時每一個人都為國家奔走,每個人都滿口答應;而且當遠離死亡之境的時候,他們全都準備為他而死;但是到了危難時期,當國家對市民有所需求的時候,能找到的人就寥寥無幾了。而這種經曆是極其危險的,它隻能經曆一遭就再沒有機會了。因此,一個英明的君主應該考慮一個辦法,使他的市民在無論哪一個時期對於國家和他個人都有所需求,他們就會永遠對他效忠了。

第10章、應該怎樣衡量一切君主國的力量

在研究這些君主國性質的時候,必須考慮另一點,也就是說,一個君主在困難的時候是否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屹立不移,抑或是常常需要他人的援助。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我要說:我認為如果由於人口眾多或者財力充裕能夠募集足夠的軍隊,同任何入寇者決戰於疆場,他們就是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嶼立不移的人。另一方麵,我認為,如果不能夠同敵人決戰於疆場,而隻是被迫躲在城牆後麵進行防禦,他們就是常常需要他人援助的人。關於第一種情況,已經討論過了,但是以後遇有機會,我們還需要再談一談。關於第二種情況,我隻有鼓勵這種君主為自己的城市森嚴壁壘、備足糧草,對於鄉村則不要有任何顧慮,除此以外,我再沒有什麼話可說的了。任何人如果給他的城市作好了城防工事,至於同臣民的關係則依照上麵指出的、以後還要談到的方法進行處理,那麼人們向他進攻總得慎重考慮一番,因為人們對於一項計劃如果預見其中有困難總是不喜歡的,而且君主已經給他的城市作好了城防工事,同時他的人民又不仇恨他,如要對這樣一位君主進攻,可以預見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德國的各個城市是享有完全自由的,它們的農地很少,它們認為合適的時候就服從皇帝。但是它們既不害怕皇帝也不害怕在它們鄰近的其他任何統治者,因為他們已經作好了城防工事,以致誰都知道要攻陷這種城市定將曠日持久,困難重重。因為所有這些城市都築有適當的壕溝與城垣,配備足夠的大炮,在公家倉庫裏經常儲備足供一年之需的糧食和燃料,除此之外,為著使老百姓得到溫飽同時公家也沒有損失,它們總是有辦法在一年中讓老百姓可以在關係該城市命脈的勞動中和供給老百姓衣食的行業中工作。加之,它們還十分重視軍事訓練,而且製定許多關於保持軍事訓練的規章製度。

因此,君主如果擁有強固的城市,又沒有積怨結恨於人民,他就不會受到攻擊。假如任何人進行攻擊的話,定將狼狽不堪地被驅逐出去。因為這個世界的事情是如此的千變萬化的,要使軍隊無所事事地圍城紮營整整一年,那簡直是不可能的。有人也許要說,如果人民在城市外邊有財產,現在眼看著它被焚燒了,他們將忍耐不住,而且長期的包圍和利己心將使他們忘記了君主。對此,我回答說:一個強有力的果敢的君主,此時一方麵要使臣民感到有希望,相信禍患不會長久下去,另一方麵又要使他們對於敵人的殘酷感到恐懼,同時把自己認為過於莽撞的人們巧妙地控製起來;這樣一來,君主總是能夠克服上述一切困難的。更進一步說,當敵人到來的時候,如果士氣依然旺盛如故,並且決心進行抵抗,敵人定會立即焚燒破壞城市周圍的地方。因此,君主更不應該猶豫不決,因為不久之後,當士氣已經消沉,損失已經產生,災害已經臨頭,就再沒有什麼挽救之道了。所以現在人民會更加下定決心同君主團結起來,因為在他進行抵抗的時候他們的房屋被燒掉了,他們的財產被毀滅了,他顯然不能不對人民負有責任。原來,施恩正如受恩一樣都使人們產生義務感,這是人之常情。所以,如果認真考慮了全部情況,隻要不缺乏糧食和防衛手段,一位英明的君主在敵人包圍的時候自始至終使他的公民意誌堅定,這是沒有困難的。君主在敵人包圍的時候自始至終使他的公民意誌堅定,這是沒有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