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段(3 / 3)

溫寶裕直跳了起來,叫:“對!複活!複活!死亡是過程之一,死了再複活,這正是我想說的!”

我潑他的冷水:“先別下結論,如果有複活,為甚麼要埋葬屍體?”

溫寶裕恢複了信心,他立刻回答:“就是要埋葬,才能使他到時候複活,破土而出,所以紅綾在埋葬他的時候,才會如此高興,引吭高歌。”

他這樣說了之後,還怕說服力不夠,又道:“這就像鳳凰的新生過程一樣  先要在烈火中燒成灰,死得再徹底都沒有,然後才在灰燼中複活!”

我搖頭  溫寶裕舉的這個例子更加沒有說服力,鳳凰在火中重生,那是神話,豈可以作準?①思①兔①在①線①閱①讀①

溫寶裕也知道這話誇張,所以他補充:“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類似如此。有了這個假設,許多疑問才能解決。”

和溫寶裕討論問題的最大樂趣是,再匪夷所思的設想,他都可以理所當然的接受,而且加以發揮,絕少有他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那樣,當然討論容易得到進展。

這時候我就有了新的想法。

我向他做了一個手勢,示意他先靜一靜,我要把我的想法,整理一下。

過了一會,我才道:“生命形式的改變,在自然環境中,在許多昆蟲的身上都有發生。”

我才說了一個開頭,溫寶裕就知道我想說些甚麼,他應聲道:

“昆蟲從幼蟲到成蟲,那隻是本身生命形態的變化,不能算是生命形式的改變。”

溫寶裕的反駁十分有理,我舉昆蟲做例子,隻不過想說明其中的一點。所以我點頭,表示同意溫寶裕的說法,繼續道:“即使是生命形態的變化,中間也有一個過程是死亡。”

溫寶裕想了一想,更正我的說法:“中間那個過程是接近死亡,不是真正死亡。”

我們說的是昆蟲由幼蟲變成蟲之間的那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許多昆蟲以“蛹”

的形態存在,蛹雖然有生命,可是看起來和沒有生命差不多。

我解釋:“我也沒有對神鷹是否死亡做詳細的檢查,可能他正是用一種接近死亡的形態,來度過他生命形式的改變。”

我的話才一說完,溫寶裕突然怪叫一聲,整個人跳了起來,雙手揮動,張大了口,可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我知道他在那一刹間想到了甚麼,我連忙道:“不要節外生枝,現在不和你討論那個問題。”

溫寶裕怪叫:“稍微說幾句  完全不討論,會把我憋死!而且也不算是節外生枝,我看事情和現在發生的有密切關係!”

我吸了一口氣,沒有立刻表示反對。

溫寶裕來到我的麵前,一副準備長篇大論的神情,我知道不讓他說不行,所以點了點頭。

溫寶裕腦筋也動得真快,先後不過半分鍾,他已經可以把想到的事情和現在發生的事情聯係起來,說得頭頭是道。

首先我必須略作一下說明,我的話引起了溫寶裕甚麼聯想。

溫寶裕當然是想到了那個怪不可言的“大蛹”。

熟悉衛斯理故事的朋友,當然知道那顆大蛹是怎麼一回事。那是衛斯理故事中還沒有結果的一個。

為了照顧不知道這個大蛹來龍來脈的朋友,我用最簡單的方式敘述一下。

溫寶裕曾經發現一個和正常人身體差不多大小的怪物,那怪物可以肯定是有生命的,可是完全不能判斷它是甚麼東西。它看來像是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