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輯 幫孩子規劃好三件事(1 / 2)

第12輯 幫孩子規劃好三件事

《海歸博士的家庭教科書》出版後,有媒體問我教養孩子有什麼獨門“秘笈”。我坦誠地說,愛孩子其實就是愛自己,無需任何大道理,每一個爸爸都愛孩子的,這不是責任而是一種福分,幫孩子做好規劃才是責任。

規劃孩子必讀書

如果要我列出一個書單來,我覺得是件頭痛的事。教育不可複製,我更不是教育專家,每個家庭情況也不相同。在這裏我隻會告訴你,我給孩子的必讀書目中有一半是港台書,是我利用工作之便購來的。其實,我覺得書的文字內容並非最重要,親子閱讀,爸爸肯花時間坐下來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分享感受,才是關鍵。

當然,我可以介紹我的做法:按孩子的成長階段分級閱讀。例如孩子必讀書之一《聖經》,孩子會經曆幼兒繪畫本、兒童圖文故事本到少年的簡寫文本,最後到原文本,同一本書,由淺到深,我的孩子們起碼分好幾個階段去閱讀。同樣的道理,中國文化中我選了《三國演義》,男孩子比較喜歡讀,小兒子從漫畫入手,按小學、初中和普通三個程度去讀。最近,他要求看更深些的《三國誌》,雖然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但我仍然將書從網上郵購回來。

按孩子不同興趣規劃。學校推薦的課外閱讀書單大多是中外古典名著,比較枯燥,我會在家中督促孩子讀完學校規定書目,然後,再購買有趣的圖書,圖書的內容十分廣泛,通常我會自己閱讀過後才推薦給孩子,並且附上我的推薦理由。例如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的《滴水藏海》,小故事大道理,每天花上5分鍾可以讀上一個經典故事。二女兒特別喜歡我推薦的這套叢書。大女兒喜歡心理偵探小說,我鼓勵她將同一個作者的所有作品都找來看,結果她的書架上一下子多了十幾本同一個作者的新書。

推薦曆史人物傳記。培根說過“用偉人的事跡激勵孩子,遠勝於一切教育”。上學後孩子喜歡看故事書,中外名人傳記成為他們的必讀書之一。我會精心選擇20本左右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名人傳記讓孩子閱讀。例如美國黑人籃球明星喬丹傳記,兒子喜歡看,居裏夫人傳記老二喜歡讀,從小愛畫畫的老大,我讓她讀梵高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規劃給孩子的必讀書時,除了我自己預先讀一遍之外還會留意:

1. 孩子小時候,我是按圖畫、故事、小說、哲學和宗教的次序和階段去規劃讀書的;孩子長大後,看的書要增加財經、科技內容。

2. 我從講故事開始,堅持陪孩子讀書。孩子對書本有興趣,規劃孩子必讀書才有基礎。

3. 孩子天性好奇,喜歡看大人所認為的古怪的書,例如《大便》等,大人不必大驚小怪,即使是些無厘頭的“垃圾書”,在大人指導下也可讓孩子接觸一下,否則孩子隻會看童話故事古典文藝,很難適應真實的社會現狀。

4. 一旦孩子沉溺於漫畫書,拒絕文字書,你要及時疏導,甚至用看完多少本文字書才獎勵漫畫書作為交換條件,網絡時代,漫畫書吸引力強大,爸爸更有責任在親子閱讀中發揮影響力。

5. 將“泛讀”和“精讀”的讀書技巧親身傳授給孩子,這是我規劃孩子必讀書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