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輯 管教“三步曲”(3 / 3)

孩子的空間

在家裏孩子的空間有多少,與大人相同,同一屋簷下,所居住的麵積相同,但事實上孩子的空間是有限的,因為大人可以隨時隨地進入他的空間,打開他的房門,翻找他的書包抽屜。大女兒到了六年級開始爭取自己的私人空間,上街買了個“請勿打擾”的牌掛在房門外。這個時候我就要“識做”,她長大了,要有和我們一樣平等的空間。

適當給孩子留個違規空間:

1. 孩子的房間可以允許他們自己管理,即使是亂也讓他們有違規空間,大不了劃出一個“緩衝區”,桌麵要幹淨,床要整齊。但可以允許孩子一個學期才整理一次。

2. 允許孩子有“壞習慣”, 每個孩子都有一些大人眼中的“壞習慣”,我覺得有時就應該讓孩子有點“違規空間”。

聆聽孩子的“頂嘴”

孩子“頂嘴”,有可能是不同意你的看法,或者內心有情緒的表達,又或者是挑戰你的權威。做爸爸最不能忍受的是孩子的反駁。當孩子頂嘴時,我是留意到他們的態度惡劣、聲音尖銳、態度不恭、表情不友善,但孩子話講不到一半就馬上被我們打斷,我們並沒有留心聽孩子講話的內容。

例如我會說:“好不容易報了個奧數班,你又不去。”女兒反駁:“不是我想讀,誰叫你逼我讀,你為了自己麵子,不想得罪老師。”聽到這,我肺都氣炸了,但其實那是她的真心話,“我讀不下去,因為自己不是那塊料”,如果我不聽下去,溝通的大門就關上,親子關係就中斷了。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要民主,頂嘴往往是一個反對聲音,有時忠言逆耳,何況童言無忌講真心話。

爸爸也有出錯的

當孩子指正我的錯時,我自尊心受損,很不好受。但細想一下,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先放下難過,馬上要做的反而是:

1. 立即道歉說對不起,要及時不拖延;

2. 直截了當承認自己錯的地方,要坦誠還要講清楚;

3. 不要找借口,即使你有很多的理由。

當我做了自己該做的部分,孩子反而更接受我。與此同時,另一個意念在腦海閃現,孩子指出父母的過錯,證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長大成熟了,不再是父母的yes孩子。

父親認錯不容易,一旦承認你會更加得到孩子的尊重。

[不一樣的爸爸]

我的“荷包相”

有一年,我到新疆吐魯番農民家裏做客。維吾爾族大爺拿來新摘的葡萄串,大媽端上香濃的玖瑰茶。閑聊中我開始自我介紹,當知道我有三個孩子時,他們都露出一絲的驚訝的表情。可能在他們眼中,漢人都是“隻生一個好”的,少數民族有優惠政策通常都是生兩個以上的。

我連忙掏出錢包,從錢包夾層裏掏出幾張“荷包相”(粵語中荷包就是錢包、錢夾子的意思)。“這張是小兒子的”、“這個是倆姐妹”、“這一張是去年去華山時拍的全家福”……我逐一地介紹道。

完了,維族大媽用不鹹不淡的普通話問:“爸爸媽媽的呢?”

我攤開雙手說“沒有”。

她追問:“為什麼沒有?”

“我沒有帶在身上。”我有點不好意思了。

“下次一定要在錢包裏放有爸爸媽媽的相片喲。”

我答應。大家都笑了。

坐在炕上,環顧四周的牆上,掛著這一家人四代同堂的各種合照。我明白,在維吾爾族人心目中,父母有著崇高的地位,即便你獨立成家,成為一家之主了,但你的父母仍然是王上王,備受尊敬。

記得十年前,我喜歡將孩子們的相片衝曬出來,廣州曬相店的老板特意免費送我一套“荷包相”。當年,我要求“荷包相”一式兩份,一套放在太太錢包的相片夾層,一套則歸我所有。老板許小姐笑著說:“我還是第一次見男人將全家福,孩子、老婆的照片放在荷包裏的,通常都是女人,尤其是媽媽才會把家人照片夾在錢包裏的。”我笑納她所有的讚美,心裏比吃了蜜糖還要甜。

每逢聚會,和別人談到家庭時,無論相熟還是初次見麵,我都會有意或無意,自覺或不自覺地炫耀一番“荷包相”。男人之間的話題很少涉及家庭、孩子之類,在一般人心目中那是女士的話題。將全家福夾在錢包裏,似乎更不應是男子漢所為。不過,在我的影響下,有些男性朋友開始也在錢夾裏放上一些家人近照。

我一直以為,我把孩子、太太的近照製成“荷包相”,隨身攜帶,我算是個“好男人”,至少在我的圈子裏,我這個舉動多少有點兒另類,卻沒想到,在維吾爾族大媽的眼中,我還是有“美中不足”。一個男人,要承擔起養兒的責任、愛妻的義務,並且應盡孝敬父母的本分,缺少一個環節,都未算是盡職盡責的父親、丈夫、兒子。多年來,我和太太確實很用心地去經營自己的小家庭,但對於自己的父母,總是很少那麼的用心。

我很感謝維吾爾族大媽的及時提醒。這不是缺少一張父母相片的“荷包相”那麼簡單的小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