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觀音與送子觀音
生菜會與白衣觀音、送子觀音相關,先說說觀音的這兩種變相。
白衣觀音是民間三十三觀音之一,又名白處觀音。其形象,身著白衣,敷草坐岩上,處白蓮花之中,二臂,左手持白蓮花(白蓮示潔淨之意,象征觀音胸懷菩提之心),右手結與願印,或結定印。或手持法器、印契。白表清淨菩提心,因而著白衣處白蓮花中。據稱是觀音三十三化身中的比丘身、比丘尼身或自在天身。中國民間稱白衣觀音為白衣大士,特受民眾喜愛。《東坡詩話》載,蘇東坡之妹為亡母程夫人忌日,曾到白衣觀音院焚香。可見在北宋時,已有專門供奉白衣觀音的白衣觀音院。民間相傳念《白衣大士神咒》(此咒在唐代前已廣泛流傳)靈感非凡:“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怛垤哆,唵。伽囉伐哆,伽囉伐哆;伽訶伐哆;囉伽伐哆,囉伽伐哆,娑婆訶。天羅神,地羅神,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南無摩訶般若波羅蜜。”觀音即可出現。是不是如此,自己試試。
送子觀音是一位懷抱娃娃的慈祥母親的形象;也有作觀音雙手合十狀,前立一童男。據稱能予人以子,甚至可定其性別。其實,佛典中並無送子觀音之名,但《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載佛陀語:“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殖德本,眾人受敬。”即禮拜觀音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並且是好男好女。這是創造“送子觀音”形象的“理論根據”。中國人極重傳宗孝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等觀念普遍而根深蒂固,可以祈禱觀音菩薩賜子,這正合中國人心意。信徒們更聲稱,婦女隻要摸摸這尊塑像,或是口中誦念和心中默念觀音,便可得子,拜觀音求子遂成風俗。此外,還有“子安觀音”,為中年婦女形象,據稱可保佑孕婦安全生產,亦為中國民間創造。觀音成了婦人祈請保佑早生貴子的主要神靈,觀音送子成了中國民俗活動的重要事象,其靈驗故事在六朝時已有,之後廣為流布。茲舉數例:
《靈驗記》載,“華敦三妻,十九年不生育,禱大士,啜泣哀祈,夢大士抱一男一女來曰:‘憐汝虔誠以付汝。’次年生子,越歲生女。”
《靈應記》載:“吳江潘照,焚疏大士前求嗣,次年花朝舉一男。”
《獪園》載:“嶽州楊心齋朝普陀,夢大士折瓶柳與之,曰以為汝子。生男名嗣柳”。
觀音賜子之繪畫在隋唐已有,明清時觀音抱嬰雕塑出現甚多,信仰之範圍愈形擴展,甚為民間尊奉,尤其深受婦女喜愛。直到今天,觀音寺廟殿堂中若有送子觀音像,婦人禮拜最多。
生菜會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求子,因而所拜之白衣觀音實質便是送子觀音。南海官窯白衣觀音廟裏的白衣觀音,民間即傳能給人送子,該廟亦因而聲名遠播。觀音身旁經常出現的那位善財童子,既是招財的象征,也是送子的象征。“童子”即男娃,求其胎而得貴子,是婦女們的祈盼。在民間彩塑及剪紙中,善財童子或手持銅錢,或腰纏紅兜肚,慧目明睛,活潑可愛,受到婦女們的格外尊崇和膜拜。
送子觀音的功能是送子給人,這個自不待說,白衣觀音亦有送子功能,這在古文獻記載中同樣屢見不鮮,民間就直接稱為“白衣送子觀音”。茲舉一例:元代南京大寧坊有個叫王玉的人,年過四十無子。至元二年(1336),在友人馬公酌家神前,見到一部《白衣觀音經》,借回家後專心持誦,不稍懈怠。次年四月十四夜,其嶽母劉氏夢見一個白衣人,頭戴金冠,抱著一個嬰兒,對她說:“我給你送聖奴來。”劉氏接抱,恍然間一下醒來。第二天,王玉的妻子生下一個兒子,模樣和夢中白衣人送來的嬰孩一樣,於是命名為“聖僧奴”。王玉夫婦刊印了《白衣觀音經》五百卷,以酬謝神恩。(《白衣經記驗》)
事實上,後世所造白衣觀音像,不少是穿白袍,容貌白淨,懷中抱子的和靄可親的慈母形象。這與生菜會時拜白衣觀音以求子的意願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