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會?生財會
觀音開庫民俗流行於珠江三角洲及港澳一帶。屬於珠江三角洲一部分的廣州、南海、番禺、順德、東莞地區除觀音開庫外,還流行一個民俗:生菜會。就流行地域來說,生菜會較觀音開庫民俗為小。
觀音開庫民俗主要是求財,日子在每年農曆正月廿六日,這在各地大致相同。生菜會日期在各地略有不同,一般在農曆正月廿四至廿七日,會期大多連續三天。其中多以正月廿六日為會期高潮,最為熱鬧。因相傳子時(正月廿五日夜十一點至正月廿六日淩晨一點)是吉時,信眾為爭上頭炷香,正月廿五日夜各觀音廟就已人潮洶湧。也有些地方是在農曆正月初八舉辦生菜會的,是日為白衣觀音誕。
在嶺南民俗裏,正月初八日是白衣觀音誕,有些地方則以正月廿六日(觀音開庫日)為白衣觀音誕,而正月廿四日又傳是送子觀音誕。這說起來有點滑稽,不是說觀音生日在農曆二月十九日嗎?怎麼她穿了件白色衣服,誕辰又成了正月初八日或正月廿六日了?觀音送子與人,還是那位菩薩,怎麼誕辰又成了正月廿四日了?民間信仰習俗,有其非正統性與非理性的特質,況且又是臆想出來的神靈,這真沒法用凡間的邏輯來推論。信不信由你。撇開這個不論,總之各地生菜會期基本上與白衣觀音誕、送子觀音誕、觀音開庫同期,在舉辦生菜會的同時慶祝觀音誕,這是二合為一;更多地方是同時向觀音借庫,那是三合為一。除舉辦日期略有不同外,各地生菜會的舉辦地點、儀式、活動內容等亦非完全一樣,自古至今更有所變化與側重,但其基本含義大致相同,那就是求財、求子、祈福、佑平安,保健康,求家族的繁榮與收獲的豐裕,內容比觀音開庫豐富,正合廣州人務實功利的心理訴求。生菜會期一般還有民間曲藝表演與各種商貿活動。小攤販沿道路兩側擺賣風車、香燭、祭品、佛像、掛飾、生菜、竹編等。會期又是春耕時節,人們拜神祈福,同時還購買種子、農具等各種春耕物資。集市交易人流彙集,這與觀音誕期趕廟會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