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開庫的祭拜儀式(1 / 3)

觀音開庫的祭拜儀式

觀音開庫,世人借庫,各地民俗不一,其祭祀用品與拜祭儀式各有差異。有所謂五大吉時之說:子時(開庫前一日夜十一時至翌日淩晨一時)、寅時(淩晨三時至五時)、卯時(上午五時至七時)、巳時(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及午時(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人們為了在第一個大吉時向觀音上香,每年農曆正月廿五日午夜前,觀音廟門前就已人山人海,等待子時(觀世音菩薩開庫之時)一到,能搶先上“頭炷香”,向觀世音菩薩借取財富和祈求財運亨通。

觀音是佛道二教同參之神,下麵記述幾種向觀音借庫的祭拜儀式,均融合了二神教的元素。

儀式一

借庫用品(作福物品):

香三枝(或另加長壽香);紅燭一對;拜觀音的金銀衣紙一份,包括:觀音衣、大光寶、壽金、長祿馬、圓祿馬、元寶、貴人符、轉運寶碟(招財寶牒)、百解符(百解符內要寫上求者姓名、家居及出生年月日時,即所謂時辰八字)等;五齋,即用五種菜一起炒的羅漢齋,如無,可以五種不同的生果(如柑桔、香蕉、蘋果、提子、楊桃、蘋果、橙等)替代;不可用肉或酒。茶三杯,水三杯,筷子三對;觀音借財符(或稱送財符);觀音開庫奏表。

借庫儀式:

先點紅燭,叩拜三次,插香爐上。

燃點香燭三支(若有長壽香,先點長壽香),叩拜三次,插入香爐。

跪在觀音麵前,說出自己的願望,如想借多少錢,會用什麼供品來還神等;然後把拜觀音的金銀衣紙連同借財符、奏表焚化,再用紅封取小量焚後灰紙封好,放回家中神壇上受香火或放在身上。翌年正月廿六日,回到觀音廟,向觀世音菩薩履行曾許下的諾言。

儀式二

所備用品與儀式一大同小異:除羅漢齋外再加糕點一份,再加生果半打(柑或蘋果等等),或再加鮮花一束。其他同。

借庫儀式:

首先用紙碟放好糕點、齋菜、生果等,再將三杯水、三杯茶前後列排好,三對筷子放側邊.點著紅臘燭。叩拜三次後,將紅臘燭插在香爐 (或生果) 上,再點三炷香(如有長壽香,先點長壽香,再點三炷清香),再拜三次,將香插在香爐(或生果)上。

念咒頌經,如《心經》、《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等。說些吉利話,如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身體健康,平安吉祥之類。

誠心跪在觀音像前,念觀音開庫奏表,說出自己的願望, 想借多少錢,用什麼方式或供品來還神。如果沒有借財符及奏表,可以不用。在觀音像前默念自己的姓名及出生年月日時,道明來意,如“祈求在乙酉雞年得到應得的錢財,懇請觀音大士開庫”之類。誠心上香後再把拜觀音的金銀衣紙、借財符、奏表焚化, 焚化時再念《觀音心咒》十八遍或一○八遍。敲廟內鍾鼓各三下。在庫屋中抽取一封利市(庫紙)。用利市封取小量化寶後的灰及“借來”的金額紅紙(庫紙),放入利市封封好,回家後放在神台上受香(如沒有神台可放在銀包或手袋上),便告完成。另外,攜來的金銀紙最好剩下幾隻疊好的壽金元寶或大金元寶,待拜祭完後帶回家中,放在神位旁邊的流年財氣位處。

年尾前還庫。在紅紙上寫下“喃嘸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弟子(自己姓名)在乙酉年借庫多少(銀碼),現在還庫”。程序包括上香、化寶及敲鑼,並同時將往年裝了灰及“借錢字條”的利市封,連同還神的金銀衣紙在寺院化去,袋回利市即可。

儀式三

準備觀音衣、香燭各一份;壽金三百或一條、五個利市封,其中四個利市封內分別用紅紙寫上四句話:1.借您財星拱照;2.借您財運亨通;3.借您財源廣進;4.借您財來有方。第五封是利市錢,用作添香油或送與廟祝。

一切準備妥當後,先上香燭,然後心中祈求:觀世音菩薩弟子或信女現在借取財庫,借您財星拱照,借您財運亨通,借您財源廣進,借您財來有方,他日一定本利歸還。然後連同四封利市及衣紙一同火化。當衣紙火化完後,可添香油給廟祝,並索取一支財星令牌和一些福品。然後抽取庫紙。

還庫方法:

在第二年借庫之前,準備觀音衣、香燭各一份;壽金、金、銀各三佰或一條;金花一對,神紅兩尺和五個利市封,其中四個利市封內分別用紅紙寫上下麵四句話:1.壽金為本,金銀為利;2.有本有利;3.有借不難;4.本利歸還。第五封是利市錢,用作添香油或送與廟祝。

一切準備妥當後,先上香燭,然後心中祈求:觀世音菩薩弟子或信女現在還財庫,壽金為本,金銀為利。有本有利。有借不難。本利歸還。然後將四封利市、衣紙,連同去年帶回家的壽金(庫紙)一同火化,再添香油,可敲鼓鍾各三下,以向觀音娘娘昭示已還庫。

儀式四

借庫衣寶和儀式:

觀音衣一套,包括冠帽及鞋。觀音帽必須有二條幡,平放在大百解之上及長貴人之下,要用大神花(家人可以用一套,一支大神花就可以了),寫上借富人姓名、八字,稟神後將神花繞香三周,帶回家中供奉(第二年還庫時化了它)。

祭品:生果5個(代表五穀豐收)、鮮花一束、長壽香三支、蠟燭一對。

地點:首選觀音廟,次選在家中(供奉觀音者),誠心祈求。

稟神:弟子某某某,想借錢多少(銀碼),求觀音大士達成心願,定當酬謝神恩。用大壽金繞香爐三個圈,彈去些香灰,才可化寶。

還庫:日子選吉日,必須在觀音開庫之前,或在開庫日先還後再借,除采用借富之紙寶外,再加一迭銀(三千張)6吋厚、一迭金(三千張)6吋厚、一迭壽金(小量便可),再加神紅、貴人,用紅紙包好成磚狀。

祭品及地點同上。

稟神:弟子某某某,上次借得多少多少錢,現連本帶利歸還,多謝成全,感謝神恩。

儀式五

這是今澳門某玄學家講述的觀音借庫儀式。

購買觀音衣包、香、兩迭金銀紙、生果、齋菜。

先拜祭廟內各位大神,然後把帶來的金銀紙放在案台,再在觀音像前點香,接著稟告:觀音大士,信士某某某,多少歲,現居何地,祈求觀音保佑財運亨通,身體健康。

取其中一份金銀紙及觀音衣包到廟裏的化寶盤化掉。敲鍾、鼓各一下,以通知觀音幫助自己達成心願。某些廟裏設有“金銀庫房”,香客交付借庫物品費用之後,到壇前抽取一封利市(寫有借庫數目)。廟祝向信士派發一包生菜及一對裝有花生、百合、蓮子的紅包,象征生財、長壽及夫妻和氣吉祥的意思。信士拿吉祥包及一份金銀紙回家,吉祥包可煲湯給全家吃,而金銀紙就放在當年財位或觀音台上。利市可放於自己的銀包內。

禁忌:正月廿五、廿六、廿七一連三日忌吃牛肉、豬紅,最宜吃菜。廿六日當天忌夫婦同房。

儀式六

今天香港某處布局像是廟堂佛寺的地方所施行的觀音借庫儀式如下:

首先用144元請到運財金香三支,運財寶帖一副,還有“實夠”一包(花生十九粒。實夠,廣州話,“一定夠”的意思)。然後在寶帖上寫下姓名、日期和自己的願望,給觀音上香,燒掉寶帖,跪拜以後在聚寶箱裏抽取利市一封,據稱裏麵的數字就是觀音娘娘今年借給你的錢了。然後把金沙(香灰)少許裝在利市裏,全年隨身攜帶;隨後把”實夠“全部吃掉。最後一步是到運財輪前麵,快速轉動垂直滾動的石輪子,然後打開所有的錢包、口袋、手袋,把輪子帶來的“財”全都帶回家去。明年再來還庫。

儀式七

在寺廟裏拜了觀音,燒了寶紙,就在觀音座前的箱子裏,摸出一封利市;有的是從觀音的神台上取走一封利市。這是一張“支票”(有的還有幾毛錢)。支票銀碼不一,有幾十萬也有幾百萬的。求者把它請回家放著,歲未要還庫。若不方便來寺裏還,當天在家上香,並把“支票”燒了即可。

儀式八

把吉祥物金鑰匙佩掛胸前,到觀音像前敬香燭、祈福許願、化元寶;然後用金鑰匙打開金庫,抽出利市封。借庫成功。還庫:年底帶上香燭、元寶、以及利市封裏的符、金卡到觀音像前焚燒還願。

相關說明和提示

廣州有句俗語說得好:各師各法,各廟各菩薩。求神拜佛這類東西,本無標準,更無統一規定。既無對錯之別,亦無真偽之分。觀音借庫還庫儀式各地不同,五花八門,要點大致是:備好供品,拜觀音道出祈願,燒了寶紙,摸封利市或打開金庫抽封利市,便是借庫成功。年底或翌年觀音開庫時把那銀碼紙與供品焚化,便是還庫。如此而已。不再贅述。稍作說明和提示如下:

1、有的地方所備祭品為生菜、片糖、竹蔗、紅棗、糕點。

2、借庫前的一天至借庫當日,宜齋戒以表虔誠。上香前淨手。

3、不宜穿光鮮衣服,不宜穿金戴銀,據稱觀音娘娘比較同情貧苦大眾。你都這麼富有,還來借什麼錢!

4、所選水果不宜用梨。梨諧音“離”,故不合用。

5、若觀音廟內設有鍾鼓,化寶後應敲鍾鼓各三下,示意觀音大士得悉,再前往借庫。

6、除取利市外,有的寺廟還派生菜紅包,內有花生或蓮子等食物,吃了,不要丟棄。

7、求財數目盡管沒有限製,但不可太貪,夠用便可。

8、不能求歪財,要求正財,如打工、營商之類。

9、現在一套拜觀音的祭品跟過去的略有不同,茲以現在東莞樟木頭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廣場店鋪出售的“套香”(香、燭、紙、表)為例。其“有求必應套香”888元一套,包括:中龍燭一對、15公元高香三枝、金蓮花、聚寶盆、一帆風順船、1.5米字香三排、金元寶四個、大金山、拜觀音紙、拜財神紙、貴人符二張。此外還有合家平安套香、生意興隆套香等等,基本上是祭品遞減,價錢亦遞減。

最後要說的是,觀音開庫時未必一定要到寺廟裏去借庫,也有人在家裏設香案拜祀的。拜祀方式有傳統的,與觀音誕時拜祀相同(觀音開庫日其實也是觀音誕日,詳上文“一般祭拜儀式”);也有簡單的,比如煮一碗湯圓(比如6個,取個好意頭),給觀音上香、禮拜、許願,等香燭滅了後,再把湯圓吃掉。意為結緣,達成願望。

求神拜佛,可以搞得很隆重,也可以很簡單。實際上,一般民眾並不會照足儀規。多少人明知虛妄也要去做,不過祈求心安、願望達成或心靈滿足而已。這借來的百萬千萬財寶,隻是一個想象中的“發財”機會,猶如畫餅充饑。如果真以為自己會賺到所借之錢,祈望天上掉下餡餅,那就是你的不是,而不是觀音的不是了。

4、求財盛況

觀音開庫觀念自形成後,向觀音借庫求財之風漫延於嶺南大地。港澳地區一直沒有斷過。在內地,建國後此風漸式微,文革期間基本消亡。改革開放後,民俗意識複興,此俗在珠江三角洲不少地方逐漸恢複。有些地方把觀音開庫與生菜會民俗合在一起同時進行,有些地方則隻有觀音開庫習俗而無生菜會習俗。前者,留待下一章記述生菜會時一起講述,本章隻記述後者。

每逢觀音開庫日,各地供奉觀音的寺廟殿堂亦如觀音誕期一般,善男信女,不分老幼,成群結隊地去各觀音堂上香拜佛,求簽問卜,祈望觀音菩薩大發慈悲,開庫帶來好運。各寺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煙霧騰騰。觀音像在繚繞的香燭煙霧中更顯神聖安詳,姿容動人。

人們對著觀音像頂禮膜拜。觀音誕時人們是無所不求,觀音開庫則主要是求財,直白地說就是趁著觀音打開財寶之庫時向觀音借錢。有些觀音廟會舉行借庫儀式,善信在拜祭後到廟祝處抽簽紙,這些簽紙都列了一個數目,據稱便是觀世音菩薩會借這個數目給你。當然,簽紙不能白抽,你得捐香油錢。有些地方“借庫”,則是從觀音的神台上取走若幹個紙錠(稱為“壽金”)回家。

寺廟門外售賣香燭的店鋪、攤檔會趁機大做生意。各種祭品、鮮花、水果,應有盡有。不少店檔還會備好祭品整份出售,有些檔主會指導來參神借庫者如何參拜。有的觀音堂還有“專業”神婆,教人如何拜祀,如何向觀音借錢還錢。

五顏六色的風車在觀音開庫裏是個吉祥物。風車既有單個的,也有幾個組合在一起的,大小不一,隨風轉動,寓意轉運。人們頭上的風車與香燭彙成一片,是觀音開庫日的熱鬧景象。

寺廟人氣大旺有其原因,因為借庫後要還,一般人都不想得罪神靈。打個比喻。第一年三萬人來借庫,第二年,不管有沒有發財,大約也會有二萬八千人來還庫,同時跟隨來湊熱鬧或真心借庫的可能有個六七千,第三年可能就會有三四萬人來。年複一年,來借庫的人就會一年比一年多。

各地觀音借庫情形不一,略記如下。

⑴廣州城內

受環境限製,廣州城區裏的觀音開庫日沒有生菜會的習俗,而供奉觀音的寺廟殿堂都會香火繚繞,十分擁擠,如嶺南第一古寺光孝寺,每逢農曆正月廿六日,寺外淨慧路兩旁的人行道上,就會出現一組一組的擺著衣紙、香燭、鮮花、供果的攤檔,不少還上插用紅紙豎寫的“觀音開庫”標簽。以前寺門前就是馬路,很窄,路兩旁盡是香燭店鋪。屆時人們從四麵八方擁來,店鋪生意興隆。前幾年辟建了寺門前廣場,原來淨慧路以北至寺門的店鋪全沒有了,屆時,寺門前廣場就成了小販們做生意的地盤,一大片人頭,人頭上一大片香燭、風車,熙熙攘攘。寺內人潮湧動,煙霧彌漫,熏得人頭昏腦漲,眼冒淚水。城內其他寺廟亦大抵如此。2007年農曆正月廿六日,廣州大佛寺更是配合觀音開庫,“敬設延生普佛功一堂。祈求觀世音菩薩賜福賜富……法會功德金為:延生小位每位20元、合家40元(限寫一名代表)。另法會二、四延生小位每位10元、合家20元。法會六超度祖先往生小位50元,限寫二名先人,曆代祖先當一名,加一名20元。大牌為一律300元。功德林中,作福第一。歡迎廣大信眾踴躍參與,互傳法訊,同沾法喜。”(見“大佛寺2007春季法會通告”)

相對來說,鄉村的觀音開庫日比城區熱鬧。這是由於鄉村民眾的神靈觀念比城區人重,而且神誕活動時地域比城區開闊,活動內容也比城區多。

⑵南海

南海地區舉辦觀音開庫活動的,主要是南國桃園風景區內南海觀音寺與西樵山雲海蓮台景區(南海觀音文化苑)。

①南國桃園觀音寺

在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內,是佛山境內著名觀音寺之一。原寺相傳建於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0年),在南國桃園牛牯崗上。以後屢毀屢建,清代時隻餘殘垣斷壁。清末寺廟全毀,後蕩然無存。1996年重建。當年12月29日(農曆十一月十九觀音誕)開光。為南海市最大的佛門聖地。寺按明清時期的宮庭式建築風格(仿北京故宮宮殿式)重修,畫棟雕梁,簷廊彩繪。寺分三層、一層比一層高,遠觀氣宇恢宏。全寺坐北向南,山脈環繞。寺前的文化廣場占地40餘畝,林木婆娑。放生池占地30餘畝,遍植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