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成了財神
觀音顯靈現身時,身邊經常有位小神靈,頭梳抓髻,腰帶肚兜,眉清目秀,精神顧盼,胖墩墩的很可愛,這就是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是佛教裏的菩薩。《華來入法界品》載,福成長經者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財,“生時種種珍寶自然湧出”,故名。但他看破紅塵,視財產如糞土,發誓修行成佛,後受文殊菩薩教化,南行參拜五十三位名師(善知識),此所謂“善財五十三參”,在佛經《華嚴經?入法界品》中記述了五十三參的過程。其中有其受觀音教化的故事:“居士示善財雲,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恒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至於彼山,求覓此大菩薩,見西麵岩穀之中,樹林蓊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石上,結跏趺坐。……善財見已,歡喜踴躍,作如是念: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無盡智矩;善知識者,福德根芽。”
今杭州西湖靈隱寺大雄寶殿影壁後,有以“童子拜觀音”為主體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像。正中塑觀音女性像,麵容俊秀、形體苗條,婀娜多姿。手托楊枝淨瓶,立於鼇魚背上,前有善財童子作膜拜狀。四周山岩雲水隔塵寰,岩間鳥獸神怪滿綴。高大雄闊,巍巍壯觀。這類海島觀世音群塑像,幾乎遍及浙江各大寺院。都是根據這段佛經記述造出來的。不過佛經說的是“勇猛丈夫觀自在”,而塑像卻都是嬌柔體態美婦人。
中國民間流行另一種傳說。說的是,善財本是個窮苦孩子,他懷有一顆善心,把觀音菩薩關在小瓶裏的黑蛇精救了出來。他們找到老樹、青蛙評理,都沒有定論。當蛇精恩將仇報要吃掉善財童子時,遇一小姑娘,小姑娘忽而變為觀音,怒斥蛇精,重又把它裝入淨瓶之中(這故事與希臘《伊索寓言》中的《農夫和蛇》何其相似)。觀音對善財童子說:“你心地善良,卻善惡不辨,還是到普陀山去修煉吧。”於是善財童子成為觀音的助侍,亦以普度眾生為己任。在《高僧傳初集》、《觀音菩薩頌》、《見聞錄》諸古籍中,善財童子曾多次顯靈,解人危難,給人治病,甚至使人死而複生,是觀音的好幫手。
“善財”是梵文的意譯。按照漢字的意義理解,善財,善於理財。中國人將之發揚光大: “善於招財”,善財童子於是成為“招財童子”、“看財童子”,據說是專管錢財的。再進一步,成了“運財童子”,可以幫忙解決財政問題。老百姓希冀富裕、希冀發財,於是“善財童子”便有點滑稽地與民間的“招財進寶”觀念連到了一起,而善財童子隻是觀音的助侍,那個“財”理應是觀音的,故觀音就有了送財的職能。觀音道場普陀山上設有善財洞。再後來,民間形成“觀音開庫”的觀念。觀音終於成了“送錢觀音”,成了又一個“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