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經靈應》:“汪德成,幼夢老僧謂曰,汝大數隻十八歲。晨起白父,以夢幻未信也,立願廣濟,刊經印施,施棺周急,踴躍立行。後複夢老僧曰,汝兒不但免夭,可期望頤矣,果壽九十餘。”
《梁書?海南諸國傳?扶南國傳》:“劉薩何遇疾暴亡,而心下猶暖,其家未敢便殯,經十日更蘇。雲:‘有兩吏見錄,向西北行,不測遠近,至十八地獄,隨報重輕,受諸楚毒。見觀世音語雲:‘汝緣未盡,若得活,可作沙門。洛下、齊城、丹陽、會稽並有阿育王塔,可往禮拜。若壽終,則不墮地獄。’語竟,如墮高岩,忽然醒寤。因此出家,名慧達。”(《南史?扶南國傳》同)
《廣信府誌》:“宋時有人入出,取銅礦,掘洞深不可測,山石將壓,忽一女提籃盛金魚一尾來賣,坑中人爭出,山崩,女不知所之,示大士示現。”
《辨正論》:“晉有竺長舒者,本天竺人。專心誦觀音經。後久居吳中。一日鄰居失火,屋宇連棟,火趁風威,相繼焚毀。長舒草屋正在下風,意必不免。一心念觀世音,炎炎火勢,延燒將至舒家,忽然風回火滅,合縣驚異之。時有惡少年訝其靈異,後夜風急,少年以火投舒屋,四投背滅。少年嗟感,翌晨,乃向舒叩頭請罪,舒曰:‘我無神力,常虔誦觀世音名,得菩薩慈護,每有事得脫免。’”
《晉書?苻丕載記》:“徐義為慕容永所獲,械埋其足,將殺之。義誦《觀世音經》,至夜中,土開械脫,於重禁之中若有人導之者,遂奔楊佺期,佺期以為洛陽令。”
《靈驗記》:“浙江朱廷愛,解糧山東,遇寇,水手被殺,愛獨獲全,錢糧無損,愛素持觀音經,更施千二百卷。”
《一行居集》:“清乾隆間,南濠何氏子病熱,見其亡叔,赤體披發,言在生多孽,死拘黑暗獄八年,日受惡鬼鐵棒,近遇觀音大士降臨,跪求慈拯,忽得離暗而出。”
《稽古略》:“劉宋卡悅之。山東濟陽人也。行年五十。未有子複積載不孕,將祈求繼嗣發願誦觀音經千遍,其數垂竟,妾即有孕,遂生一男”。
《南海慈航》:“周華卿史,二子其患痘垂危,翁媼痛哭,謂若死,當與之俱,夜夢僧曰,印施觀音經一藏保無恙,遂發誓改過行善刊經印播,痘俱愈,後俱登第。”又載:“會稽章宗潮,幼女患痘危,設壇誦大悲咒數千遍,無恙。”
《嶺外代答》:“羅叢岩在潯州西南六十裏……聯岩之外,西則有水月岩……入岩中則有觀音堂。或遇歲旱,裏人禱之,甘雨必應。”
《天竺誌》載,宋代紹興一帶因雨“彌月不止”而“民方薦饑”。郡守所“渠決壞道,從者皆涉”。後迎觀音,才天宇開霽,纖雲不興,白日正中,清風穆然”。從此“雨暘有時,農不告病。”又載:“宋祥符九年,飛蝗蔽天,遣使禱大士,赤日杲杲中,忽迅雷掣電,雨雹疾於矢石,蝗頓息。”
在中國傳統信仰裏,保護城池是城隍神的職責,但後來觀音也被賦予了這種職能。晚清樊封《南海百詠續編》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道光辛醜(公元1841年,時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夷據(廣州)城北炮台,盛陳攻具,疊犯北門,炮火矢石,密同驟雨。眾見粵秀峰巔萬善寺頂(今廣州越秀公園中山紀念碑所在山崗),有白衣神女,披發戟指,以當夷隊;炮矢甫及雉堞即墜落。”白衣觀音就這樣保護了廣州城。事後,“靖敵將軍以其事聞於朝,蒙恩禦書‘慈佑清海’四字,恭懸殿楣,以答神庥。”(清?采衡子《蟲鳴漫錄》亦載此事,文稍異。)
此外,民間還流傳有觀音的種種神跡,比如,武夷山有觀音揮瓶伏猛虎的傳說,杭州西湖有觀音製服魚精的傳說,廣州番禺蓮花山有觀音鎮壓孽龍的傳說,雲南洱海有觀音降伏羅刹的傳說。在這類觀音為民除害的傳說裏,觀音成了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神仙。
五花八門的觀音神跡故事實在太多。代代相傳代代更新,源源不絕。直到今天,仍有人在編《觀世音菩薩感應事跡實錄》之類的書。若要編部《觀音靈驗大全》,肯定比枕頭還要厚。
這是誌怪傳奇,這是神話故事。有真實的嗎?有的,那叫巧合,也可說偶然,要不就是由於深沉虔誠的崇信而產生的幻覺和臆想,而且還經過了記述者的潤飾發揮。比如,祈雨,剛好那天就要下雨了,不就靈驗了嘛!比如,求子,多少人沒有拜觀音也一樣生子的!比如,求病愈,多少人沒有拜觀音病也一樣會好的!比如,看到觀音在竹簾上現身,那是該醒未醒的時候,有人還看見過整個西方極樂世界呢!至於夢境,更不必說了。有位仁兄說,他看見了很多菩薩,周圍祥雲環繞;佛祖要他繼任觀音菩薩的職位,並教他普度眾生的理念。猛然驚醒,方知是夢。夠古怪吧?諸如此類的故事,今天也同樣會發生的。一位婦人不順產,痛極,終至昏睡過去,待醒來,孩子已生。(這與清代趙翼《陔餘叢考》卷34中記載的“"許洄妻孫氏臨產危苦萬狀,默禱觀世音,恍惚見白氅婦抱上金色木龍與之,遂生男……”可其相似!)婦人對家人說,她剛才看見白衣觀音來到身前,揮了揮手,隨後隱去。這是觀音顯靈了啊!事實上是接生婆幫了手。觀音的事太神,基督同樣也這麼神的。一位新西蘭洋人的兒媳患病就醫,醫生說,此病得動手術,但有一定風險。洋人於是日日向主祈禱。到手術當天,其教友集體聚於教堂,先誦經,後向基督禱告“主啊,保護某某吧!”之類。禱告了近兩個小時,其間有教友說看到教堂裏閃出一道亮光。醫院終於打來電話,說手術非常成功,傷口閉合得也非常理想。於是眾人歡呼。此洋人認定這是基督救了其兒媳,以後在教堂裏時時宣講,且感動至落淚。
這都是發生在今天科學如此昌明的時代裏的真事。述說者對神靈充滿了虔誠和感激。若在古代,這必是神靈應驗的明證,可能會被記載下來,世代相傳;而我們明白是怎麼回事。
中國人求神拜佛,不論是官府還是民間,出於對神靈的敬畏,有一個共同現象,那就是:靈驗了,廣為傳揚;沒有靈驗,閉口不說。世間巧合、偶然的事甚多,加上因宗教暝想與深沉信仰而生出的種種離奇古怪的幻覺意念,各種形而上的東西就會層出不窮,代有更新。這就成為神靈應驗。經曆過文革的人都知道,當年橫掃“四舊”,各類神像被統統砸爛“掃進曆史垃圾堆”。曆來被認為深具法力以至法力無邊的各路神靈們,麵對如此粗暴蠻橫的掃蕩竟毫無還手之力,顯得是如此的無助無奈。神奇的想象終究歸為虛妄。
虛妄歸虛妄,但觀音信仰仍在延續,不但延續,而且與時俱進,觀音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功能似乎得到無限擴展。現在很多人拜觀音,佛經裏說過的求,佛經裏沒說過的也求,諸如當汽車出故障、電腦病毒感染之類,也求觀音菩薩保佑;有災有難求,沒災沒難隻有丁點小事也求,什麼都敢求,既求消災解難,亦求家宅安寧,夫妻和睦,延年益壽,出入平安,事業順境,升官發財,福運延綿,健康快樂,心想事成,戀愛成功,生兒育女,學業進步,升大學,找好工,等等等等。金融海嘯,求觀音拉起股市;公司裁員,求觀音保住飯碗;鬧禽流感,有寺廟在觀音誕舉辦“息滅禽流感祈禱大法會”,求觀音“激發人類抗擊禽流感的信心,施予無畏”。好像上至世界和平、國運憂戚,下至感情糾葛,造屋起梁,都屬觀音管轄範圍。觀音幾乎達至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地步。這就是當代觀音職能的泛化,哪怕很多人在祈求時未必把它當真。
⑶觀音崇拜方式
觀音自古受到民間的廣泛崇信。民眾在平時崇拜觀音的方式主要有:
到寺廟上香瞻拜
觀音殿堂是民間觀音信仰的物化形式,莊嚴肅穆,人在其中,心靈的沉靜會暫時擺脫塵世的煩擾而進入與神幻遊的境界,這是其力量所在。至今尚存的杭州西湖靈隱寺、福建晉江龍山寺、北京潭拓寺觀音殿等都是聞名全國的觀音殿堂。在廣州,最著名的是六榕寺觀音殿。寺建於南朝梁武帝時,距今近1500年了。明洪武六年(1373)割寺之半為永豐倉,殿廡遭毀,僅剩下千佛塔(花塔)和觀音殿。文革時全寺遭到嚴重毀壞。1987年觀音殿重建。今殿內所供一尊觀音銅像,原供大佛寺,乃清康熙二年(1663)時所鑄,高四米,重約五噸,寶相溫柔莊嚴。
民眾拜觀音,自古至今皆有許願還願的習俗。許願是在觀音像前行跪拜禮,並道出自己的祈求,諸如求子、求財、求官、求長壽等等。發願之後要還願,諸如禮拜菩薩,捐資修廟做法事等等。
在家供奉觀音
過去有“家家觀世音,處處彌陀佛”的俗語,可見很多人在家裏供奉有觀音像。舊時廣東人家神龕中供奉於首位的大神便是觀音,今天仍有不少人家供奉,這也表明觀音信仰已經遠離了繁複深奧的佛教教義而完全世俗化。舊時廣州白雲區有首童謠這樣唱:“潛中指,打中堂,觀音騎馬入祠堂……”觀音在這裏已沒有了神聖的光環。
中國佛教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禮拜佛象。這跟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與傳統民間信仰不同,豎個神主牌就可祭祀。宋?慧洪《潭州白鹿山靈應禪寺大佛殿記》說:“營建室宇,必先造大殿,以奉安菩薩像,使諸來者知歸向故,晝夜行道,令法久住,報佛恩故。”在信眾的意念中,拜觀音像即如得見觀音。
吃素
佛教戒殺生,所以信仰觀音有吃素的習俗。此俗各地不同。據《靈魂因果錄》附錄載,有“六齋日”、“十齋日”、“觀音明齋”等。農曆二月十九日為觀音生日,屆期或其前後,吃齋茹素,謂之“觀音素”。凡吃這類齋的,定時在供奉的觀音像前燒香點燭,以示虔誠。
廣州人吃素的風俗較濃。依廣州傳統習俗,除浴佛節、觀音誕、觀音開庫等佛誕外,每月農曆初一、十五拜神,吃齋祈福,表示敬佛,意為結緣。此俗源遠,宋《萍洲可談》載:“廣州飯僧設供,謂之羅漢齋。”齋戒日素菜館生意特好。過去廣州中山六路有菜根香齋菜館,館名出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句,齋戒期間人氣甚旺,據稱從早上六點鍾就要開始準備,往往要忙到晚上十一點,接待上千客人。廣州的素菜也比北方城市的素菜要清淡些,較少煎炸的菜式。
湧觀音經
誦念有關觀音菩薩的經典經咒,如《觀世音經》、《大悲咒》、《白衣大士咒》、《觀音十句經》、《六字大明神咒》等等。其主要內容一是頌揚觀音的莊嚴形象,二是頌揚其神力。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會真正去領悟其經義,人念我念,認為隻要念出聲來,即有效應。但強調虔誠,“心誠則靈”。
建造佛象
舊時信徒,相信造佛像是積德,可福蔭子孫。“合家隨善,共建良緣”。這種習俗在建國後基本消亡。
放生
佛徒在平時有放生之俗。所謂放生,便是放生一些雀鳥,到江邊放生一些小魚、小龜之類,這是佛教慈悲精神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實踐。此俗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