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淩晨二時,花市結束。拆棚隊伍進場之前,花市檔主們早已在收拾檔位,打包剩餘物品,準備撤離。過去,花農在撤離前有砸花的陋習,相傳這是自民國時傳下來的,即把沒有賣出的盆花、金桔等砸爛,把沒有賣出的切花踩爛,然後才離開。這個陋習在幾年前已被糾正。首先,政府對花農進行教育,要求他們摒棄這種陋習。第二,實施具體的約束方法,即在他們認租檔位時交納保證金,花市結束後,沒有違反規定的,把保證金悉數退回。第三,政府組織青年誌願者,在花市結束時,收集、整理花農沒有賣出又不準備帶走的花果盆栽以及捐贈花卉,集中一起,送去孤兒園、敬老院、貧苦農戶和困難職工家庭等。2002年花市,廣州市團委等部門就組織了六支“誌願者護花隊”,出動青年誌願者5000多人次,在花市進行“2002年護花行”,當年花農、花販捐贈了2000多株(盆)年花。這一善舉一直堅持下來。2008年大年初一淩晨2時花市結束,分布在各大花市的青年誌願者立即開展“護花行動”。事前他們已向各位花農、花販、花商發了倡議書,倡議他們樹立環保意識,不砸花、不亂丟垃圾,熱心捐贈年花,支持並共同參與護花行動。花農花商們在花市結束後,大都會主動把未賣完的花卉送給誌願者。事前備好的大貨車隨後把經過挑選的花卉連夜送出,既避免了浪費,避免了製造垃圾汙染環境,又可以為老人院、孤兒園、貧困人家等送去關懷,送來春意,送來一份節日的溫暖。體現以人為本精神,實現社會和諧。一年一度,善始善終。這是廣州迎春花市已形成的人文精神與廣州風格。
迎春花市,這張城市名片正綻放出廣州品牌的獨特魅力與光彩,成為廣州美好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