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廣州的名片與品牌(1 / 2)

花市,廣州的名片與品牌

廣州迎春花市,以中國最大的民間傳統節日春節為背景.形成民俗,已逾百年。代代相傳,曆久不衰。規模越來越大,花色品種越來越多。集花卉、盆栽、工藝、詩畫、擺設、時尚等於一市,薈萃了豐富的文化元素,成為嶺南文化的一朵奇葩。今天,在這個多元化且注重生活質量的時代,珠江三角洲不少城市都有迎春花市,國內有些城市也有花市,隻是廣州迎春花市之姿彩紛繁,規模之大,名聲之著,觀賞者之多之廣,形態風格之獨特,曆史文化內涵之豐富,繁華興旺之熱鬧程度,無與倫比。今天人們說廣州特色,自然想到花市;說花市特色、名氣之大,自然想到廣州。“花市”與“廣州”二者已形成水乳交融的關係。按照文化人類學裏的“文化圈”理論,文化圈是一個空間範圍,但在地理上不一定是連成一片的,決定因素在於“圈”內的文化特質。花市,無疑是以廣州為中心的“文化圈”的一個文化特質,它構成了廣州一種獨特的民俗事項。它的曆史文化內涵,正是廣州人熱愛其既古老又現代的年節風習的重要原因。迎春花市早已成為廣州的一張名片、一個品牌。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隆重最喜慶的。當今過大年,能夠從民俗民間的喜慶,跨越到政府與民間同慶,並且還能納入品牌記憶的,南有“廣州花市”,北有“哈爾濱冰燈”。人們隨著新年前花市的喜慶進入新春的歡樂,年終也喜,開年也樂,花市為廣州文脈傳承了一種恒久不衰的傳統文化現象,成為嶺南過大年的主題曲。

2006年1月,廣州市民投票認定,迎春花市是“廣州城市名片印象”地位的十個代言之一。2007年6月底,廣東省政府公布了全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羊傳說、年宵花市等104個項目被列入名錄。

年宵花市是廣州節慶民俗,更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曆史的見證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國發〔2006〕18號文件)廣州市政府與各區政府將辦好花市視作親民愛民的一項民心工程,更視作保護和利用好一種世代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

2005年除夕花市開辦期間,廣州曾嚐試開辦“廣州花市一日遊”,讓駐穗領使館官員、外國友人和珠三角遊客組團遊覽花市。2008年1月8日,在越秀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了“廣州好,盛世百花開”花市圖片展覽,這是廣州創辦花市至今首次舉辦的以花市為主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迎春花市起源、曆史、發展、風貌的圖片展。展出花市圖片與相關檔案材料共341張,時間跨度從民國初年至當代,長達百年。這批珍貴曆史照片,向世人展出了民國不同時期的廣州花市場景,《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最早報道花市的報紙,建國後國家領導人、外國友人遊覽花市的照片,記錄曆年花市景況的實拍。展示了老廣州人對花市習俗的保留與延續。廣大民眾的自覺愛護和參與,是一種濃鬱的情感,是廣州年宵花市最可寶貴的神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