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會,花市的延伸(1 / 1)

迎春花會,花市的延伸

迎春花市結束,新年來臨。廣州花卉繼續盛放,繼續萬紫千紅。廣州市民和外來遊客仍然繼續賞花,不過不是在花市裏,而是在廣州公園的迎春花會裏。

迎春花會是廣州一個可與除夕花市媲美的民間盛會,不過它是花展,不賣花。

上文說過,清末民初,芳村花地各名園每於初七人日、正月十五上元節等節日擺設“花局”,展出各園名花及奇異花木,爭妍鬥豔,以招徠遊客,而尤以上元燈節時為最盛。所謂花局,便近似於現在的花卉展覽會。但若論規模之大,遊客之眾,花卉品種之多,跟今天的迎春花會是不可比了。

1957年農曆新春,廣州文化公園首次舉辦“時花欣賞會”,以後每年舉辦,逐漸形成傳統。1959年,文化公園、越秀公園舉辦此類花會時,命名為“迎春花會”,此後一直沿用。1967年,迎春花市與迎春花會停辦。1973年恢複迎春花市,1974年恢複迎春花會。

1985年,廣州年宵花市規模空前,市內八大公園亦同時舉辦迎春花會,展出的花卉、果木、盆景,達5萬多盆,花色品種超過300樣,除常見的桃花、菊花、芍藥之外,還有名貴的朱砂蓮、日本杜鵑、荷蘭鬱金香、雙色果、迎春舞、歸田樂、台灣黃菊、鑽石玫瑰、海南的雀巢、觀音坐蓮等。

1985年後,迎春花會擴展到其他市屬和區屬公園、街道、單位,形成傳統花會。

迎春花會通常從花市正進入最高潮的農曆除夕開始,會期約20~30天,現在廣州市內,每年基本上在廣州文化公園、越秀公園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舉辦。其中廣州文化公園地處城南珠江畔,四周圍繞的是車水馬龍、人氣甚旺的繁華商業區,因而被譽為“鬧市中的綠洲”。越秀公園在城北,是全市最大的公園,曆代風景旅遊區,包括六個連綿的小山崗及東秀湖、南秀湖、北秀湖3個人工湖,麵積達92萬多平方米,是古今羊城八景“粵台秋月”(元代)、“粵秀鬆濤”(明代),“鎮海層樓”和“越秀連峰”(清代)、“越秀遠眺”、“越秀層樓”(當代)所在。園中有花卉館,是平日廣州市民賞花之處。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在城東,占地麵積約18.8公頃,分陵和園兩部分,是當代羊城新八景“紅陵旭日”所在。

迎春花市正轟轟烈烈地進行時,這三大公園已在緊張布置,搭建各式門樓,張燈結彩,用鮮花和彩燈把整個花會裝點起來,營造一個千姿百態的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花會布局設計年年不同,形式多樣。一般作園林式布局,展出應時花果,諸如金桔、朱砂桔、四季桔、代代果、牡丹、水仙、桃花、吊鍾等;且有眾多經過園藝研究機構精心培養的奇花異卉,年年推陳出新;構築優美的園林景觀:噴泉、水池、山石、雕塑、竹籬、月門、小橋、景窗、隔斷、亭、堂、榭、廊等,在花會裏穿插配置,形神兼備,自然而野趣。近年,迎春花會還增加了室內陳設,前庭依照廣州習俗布置,案桌擺設花果,高懸彩燈,配以字畫、大型瓶插桃花,陳列名花、盆栽、觀賞植物,有時會進行名蘭評賞。

迎春花會可以說是除夕花市的延伸,它散發著芳香,增添花城春色,濃鬱新年氣氛。據估算,春節假期,廣州文化公園、越秀公園、烈士陵園每天進園人次均各有2萬以上。“花城”美譽,名不虛傳。

迎春花會沒有迎春花市那麼擁擠,遊客可以從容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