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花市,世代流芳
除夕花市是廣州人一種世代相傳的民俗,這種民俗之得以形成並長盛不衰,實賴於廣州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亦賴於廣州人曆來愛種花,樂賞花的悠久傳統,更在於它合乎廣州民眾的心理。
廣州地處珠江三角洲北緣,西江、北江和東江交彙處,瀕臨南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21.7℃,年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7%。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土地濕潤,自然環境良好,適於花木生長。素有“花城”之譽。
廣州的花木種類繁多,具有熱帶和亞熱帶特色。一年四季,廣州城一派翠綠,樹木蔥蘢。鮮花盛放,而尤以秋冬二季為盛,此所謂“花不應候”。古有民諺:“葉茂四時,花開八節。”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貶謫嶺南,在《東坡雜記》中就已記述:“嶺南地暖,百卉造作無時。”並有“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之名句。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載:“九月梅花盛開,臘夜已食青梅,初春百卉蔭密,楓槐榆柳,四時常青。”明末屈大均稱為“花到嶺南無月令”。其《冬日對花》詩詠:“六種爭開向藥欄。冬來花事不曾殘。天南春色無來去。長與東皇共歲寒。”(“六種”指梅、菊、月貴、高麗菊、雁來紅、水仙)。“十月梅與菊齊發,正月亦有花,荷花常與梅菊相接,蕊小而清香,臘月尤勝。”(清.範端昂《粵中見聞》)
“嶺南花不可以時序限之”,這使初到廣州的嶺北人,常會對廣州花開不應節氣而驚訝,而這正是廣州得以形成除夕花市這一民俗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