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花市

在政府舉辦的花市,尤其是老城區花市裏行花街,買花的人並不比隻是來逛的人多。那麼,廣州市民多是在哪裏買年花和年宵品呢?很多人是在家居附近的“民間花市”買年花或年宵品,因為方便,而且相對便宜。很多“民間花市”比正規花市早開張,它們規模大小不一,散布於全城各處。有的就擺在馬路兩邊,有的則擺在橫街窄巷裏。十檔八檔就成一個小花市。廣州市政府設十大花市,場地固定,搭花棚建牌樓,懸彩燈掛燈籠,彙聚人氣,其最大功能是傳承百年民俗,營造節日喜慶氣氛,讓大家一起歡歡喜喜過大年。民間花市是自發的,不會有意營造氣氛,不會搭花市棚架,更不會建牌樓,卻是民間氣息濃鬱,所經營花卉品種基本上是平價的大眾花卉,其他物品則比正規花市還多,除賣花和應節年貨外,鞋帽衣服、真假古玩、手工玩意,甚至圖書畫報等樣樣有。所在街道居委收些檔口費,讓來此地擺賣的花農及其他檔口經營者們與市民同樂。有些外地人在廣州過了春節,後來寫文章,說廣州春節前夕的景象是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全城是一片花的海洋。這有點誇張。事實上不可能“大街小巷都擺滿了”,也不可能是“一片花的海洋”。比較符合實際的表述應該是:除正規花市外,在有些街巷和馬路邊,有規模大小不一的自由擺賣的花卉集市。

現在每年比較大型的民間花市在舊芳村區的東漖北路上。

芳村區在2005年5月被並入荔灣區之前,每年都有自己的迎春花市,設在珠江西南岸的陸居路。撤區前,東漖北路的民間花市就已存在,規模稍小。撤區後,舊芳村區再不正式設花市,東漖北路的民間花市就成了舊芳村區的最大型花市,可能也是廣州老八區最大型的民間花市。其範圍,北起花蕾路口芳村廣州酒家(這酒家曾改過幾次名,現稱地一居),沿著東漖北路馬路兩側人行道,往南一直擺到浣花路口以南一帶。長達四五百米,比越秀東湖花市所在的大沙頭三馬路還要長一半以上。

舊芳村區是曆史悠久的花卉產地、廣州著名花鄉。地理上又與南海、番禺、順德的花卉產地相鄰,花農來此地賣花,比進河北老城區要方便,檔口費也相對便宜。因而東漖北路雖為民間花市,人氣之旺卻不亞於黃埔、白雲等廣州老城區花市。此地花市沒有正式的開張日,大約自年廿六、廿七就開始有花農進駐,並立馬開賣,比正規花市的開張還要早。到了年廿八、廿九、三十這三天,從城中各地擁來買花的市民成群結隊,絡繹不絕,有一家老少同來的,更有專門開了車來買花的,花檔前同樣人山人海。人氣甚旺之時,無盡的人流走到了馬路上,甚至走到了馬路中間。車馬喧闐,囂塵鼎沸。當地政府既沒有封路,也沒有要路經此地的機動車、公交車改道,因而東漖北路經常為之堵塞,路過的車輛隻能緩慢地走走停停。這裏沒有花檔棚架,沒有牌樓;沒有站立路邊目光炯炯的警察,也沒有正規花市裏高音喇叭的廣播,要遊客遵守秩序注意安全聽從工作人員指揮;卻有著濃濃的民間氣息,一切都顯得很隨意。既沒有標明出入口,更沒有標示要右進左出,遊客愛怎麼就怎麼走。同樣姹紫嫣紅,花團錦簇。

東漖北路不是商業區。路西側是一條窄窄的茶滘河(稱它是一條較寬闊的湧可能更貼切些),河西岸是住宅區。路東側是一些小店鋪。四周多是高僅三兩層的樓房,沒有現代的華宇大廈,沒有大商場,平時人流不旺,沒有什麼好遊逛和欣賞的,因而來這裏逛民間花市的市民,主要目的就是買花買年貨,而不是像城區花市那樣多半是來看熱鬧。多數人買了花後便回家。在這裏買花比在老城區花市買花方便得多,不必把花高舉過頭頂,因為不會人擠人把花擠壞。買了盆花的,買了大棵桃花的,不好拿,還可以雇人運送,在這裏有不少人騎著三輪車在馬路上兜轉,又或停在路邊等人雇請以賺些運輸費。這種景象在老城區花市是絕對看不到的。

此地還有一個田頭花市,在東漖北路東側、福燕路北側,地名三丫湧,因位於東漖河、茶滘河、招村河交彙處,故名。原是河灘,1937年花縣楊屋楊氏遷此地建村,此地漸成菜田花田。這幾年,四鄉花農在東漖北路兩側行人道上擺花市,三丫湧花農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也在東漖北路賣花,還有的就在家門口的花田田頭賣鮮花盆花。遊客從東漖北路拐進來,十分方便。這種田頭花市,在城區是絕對沒有的,也是一景。

東漖北路民間花市還有一個特色。正規花市的工藝品檔很多,不少還是與花檔相雜其間,這裏賣陶瓷、年貨、真假古董、工藝品以及其他物品的基本上都集中在東漖北路與浣花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四周,從花蕾路到近浣花路長達四百餘米的東漖北路兩側人行道上,除偶有幾檔賣年宵品的,幾乎全部賣花,其中又尤以盆花和桃花為最多,是名符其實的花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裏更像建國前的傳統花市,一眼望去,是一種更接近於傳統花市的景象。

到了晚上,夜色籠罩,民間花市沒有正規花市那彩燈弧光燈的五色繽紛,沒有霓虹燈射燈的燦爛奪目;更沒有牌樓的金光輝煌,擺在馬路兩側人行道上的花檔大多隻吊著三兩個燈泡,發出昏黃的燈光;或三幾盞小光管,發出淡淡的白光。遠遠望去,高低不齊的燈光像一條逶迤的小燈龍,向遠方延伸,別具一種淒迷的景致。入夜後的遊人比白天時少多了,花檔前大多隻有三幾遊客,而檔主一般也就坐在椅子上守夜,沒有誰會高聲吆喝;此其時也,城區內的正規花市正是華光四射,人聲鼎沸,進入高潮。

舊芳村區東漖北路的民間花市至今保存下來。幾年前,城中心區的惠福路也曾有過相當規模的民間花市,也是擺在馬路兩側的人行道上,從惠福東路東端(與北京路相接的丁字路口),向西一直擺到惠福西路的西段,亦是長達數百米,熱鬧非常。除花卉盆栽外,擺賣的各種物品比芳村東漖的民間花市還要多,甚至比位於其北側的遊人最擁擠的越秀西湖花市還要豐富。這兩年取消城區外圍花市臨時擺放點,便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