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為主的文化集市(3 / 3)

其實,十多年前廣州是可以燃放煙花炮竹的,“滿城炮竹迎春夜,到處花團錦簇天。”那時候,臨近過年,各處就會有零零星星的鞭炮聲,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二十四點,即新年初一零時,整個廣州城就會鞭炮聲大作,霎時間像炸開了鍋,這“開門炮”幾可謂震耳欲聾,大概延續十來分鍾才慢慢疏落下來,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仍會延續至半夜。那時在遊人極為擁擠的老城區花市都可以放炮竹,這無疑會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事實上,幾乎每年都有因放鞭炮而造成的火災和人身傷害。

1991年,廣州市政府頒布法令,禁放煙花爆竹,以減少噪音、火災、空氣汙染。禁放範圍為老八區(越秀、東山、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芳村)行政街範圍內。廣州因而成為全國第一個成功立法禁放煙花爆竹的城市。從此後,廣州城幾乎再無鞭炮聲,因放鞭炮而造成的災害亦消除。1995年,廣州再次立法擴大禁放範圍,從白雲區行政街擴大增加新市、同和、石井、龍歸和太和鎮鎮屬範圍,其餘七個區擴大到區屬範圍。1996年,第三次擴大禁放範圍,擴大至當時的花都、從化、增城和番禺四個縣級市中心城區。2002年5月,第四次擴大禁放範圍:白雲區全區範圍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燃放爆竹。三幾年前,曾有人建議有限度允許燃放,以增加節日氣氛,但遭到否決,原因是廣州城市居住人口密集,很難找到一個不會影響他人的燃放煙花爆竹的地方,人潮洶湧的花市就更不必說了。花市要營造的是“安全、祥和、喜慶、繁榮”的氣氛,而安全是第一位的。自此後解禁的話題也就沒再有人提起。

真正的鞭炮被禁絕,但廣州每年的迎春花市都有鞭炮的形象。在花市牌樓的左右,多豎有巨型鞭炮的模型,其身上是大幅的照片或畫作,向世人顯示本區的建設成就或名勝風光;其頂部則安裝閃爍的彩燈,象征正燃燒著的鞭炮的導火線,整夜向遊人閃亮。2007年越秀西湖牌樓頂上的巨型金豬,右手拿著銅錢,左手拿著鞭炮,不停地旋轉。2008年海珠花市牌樓,由左右兩隻站在金鼓上的金鼠手持鞭炮“把門”……雖為模型,鞭炮仍是廣州花市牌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花市營造喜慶歡樂。

據統計,2007年廣州迎春花市,遊客約490萬人次 成交約5800萬元。2008年廣州迎春花市,三天人流量超過600萬(現在廣州常住人口大約800萬),交易額約6500萬元,可謂賺足人氣財氣。截至年三十(2月6日)下午6時許,天河花市人流量累計已達到150萬人次。海珠花市在年三十晚上8時,人流量達8萬多人次;9時多,花市檔口前的外層人流幾乎擠不進檔口,江岸觀光堤出現人擠人的景況。年三十晚上8時,荔灣區花市牌樓底下全是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從花市牌樓到荔灣路口是一大片空地,堆滿了人,警方以兩層“鐵老虎”將洶湧的人潮與馬路隔開,以策安全,並保持中山七路交通不被阻斷;此外,每個路口設十名交警把守。除夕當晚,西湖花市的人流超過60萬人次。進入花市擠到各種檔口前,大概五六分鍾擠不出來。

廣州迎春花市人山人海、花山花海的繁華景象,叫人歎為觀止。

過往花市,一般在大年初一零點結束。近這幾年,延至大年初一淩晨二時。時辰一到,拆花棚、牌樓,清場打掃的工作立即進行。搭花棚建牌樓要一周左右的時間,而把花棚牌樓拆掉必須在幾個小時內完成,而且要把馬路清潔幹淨,天亮前就要還路於交通。故工人們動作之果斷,速度之快,步調之整齊劃一,往往令人歎為觀止。這也是廣州迎春花市一景,可惜幾乎沒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