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勿需傷遲暮(1 / 2)

女人勿需傷遲暮

女人,不能隻是看電視、逛商場、上美容院、打麻將,女人,用更多的時間打點自己的容貌和皮膚,無可厚非,但是,女人不讀書,再漂亮也是沒有味道的。關於女人的美,我是相信經驗主義的,我以為,女人的美,其實美在味道。也有天生麗質的女人,但是,這樣的女人,似乎是不可以長大的。有些原本不算漂亮的女人,因為有書卷氣,反而會變得很有味道,甚至可以說“很美”。有些女人,老了,卻更有味道,舉手投足裏透著高雅淡靜的氣息。一個淺薄的女人,再漂亮再華貴,足登“華倫天奴”,身披“夢特嬌”,也不過是給自己的淺薄做廣告,似乎在說:來看呀,一隻花瓶走來了!如果出言不遜、口吐穢語,那就令人恐怖了。正如伏爾泰所說:“美隻愉悅眼睛,而氣質使靈魂入迷。”好萊塢著名明星簡?方達說得更為簡潔:“書香是最好的美容劑。”

美貌和味道有時候是一回事,有時候卻不可混為一談,美貌標致的麵孔顯然更多一些,而有味道有氣質的女人,則難得一遇。

林徽因——胡適譽之為“中國一代才女”。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戰爭爆發,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建築,寫了大量有關建築方麵的論文,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學家。林徽因又是一位重要的作家和詩人,一生著述甚多,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此外,林徽因在美術方麵也很有作為,參與國徽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改造傳統景泰藍的工藝。然而,林徽因的真正價值是身為一個漂亮女人,用自己獨立的個性和卓越的修養,把中國的女性史翻向了新的一頁。在中國,漂亮女人是容易成為“象牙女人”的,如果會寫詩會彈琴,也不過是“一代才女”罷了,而林徽因,並非單單用琴棋書畫所成就的傳統才女,更是用激蕩的青春氣息、用先覺者的風雲人生、用新女性才有的知性和靈性,全麵改寫和豐富了中國婦女的傳統品格。在沈從文眼裏,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晚一代的蕭離則稱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費慰梅認為林徽因“能夠以其精致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費正清在一篇文章裏說:“她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在這個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場合,所有在場的人總是全都圍繞著她轉。”

張愛玲——沒人有資格說張愛玲不是“一代才女”,因為,這實在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她文字的傳奇和經曆的傳奇,實在太奪目,因而,她的美麗,也似乎沒必要強調了。時人評張愛玲時說:“張愛玲首先是女人,而後才是作家。”我卻認為張愛玲首先是作家,而後才是女人。在一個以男性視角為主流,又以春秋大義為不二主題的創作傳統裏,張愛玲的出現,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她的文字與《紅樓夢》一脈相承,卻觸及了更幽微的人性人情,她似乎很鴛鴦蝴蝶,骨子裏卻是反鴛鴦蝴蝶的,她不革命,也不閑適,不故意升華,也不故意纏綿,不迎合大眾,也不迎合小眾,她不複古,也不探索,她的文字就是她自己的內心,就是她自己的生命。她天生是作家,而後才成為作家。

胡茵夢——她那位著名的前夫李敖說:“如果有一個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優遊又優秀,又傷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別人,是胡茵夢。”早年的胡茵夢曾是紅極一時的演員,後來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寫作上,將所謂“熱情的投入與冷靜的覺知雙管齊下”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我看過她的《生命的不可思議:胡茵夢自傳》,每次掩卷時,都有欲罷不能的感受。這本書描繪了她與生命中幾位重要人物的交往,還涉及兩性關係、童年經驗,更有對緣起緣滅、萬物百態的東方式和女性式的觀察與追究,對閱讀者的衝擊,實在是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