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又聞而不怒,雖讒焰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
此理既明,過將自止。
白話解釋:聽到別人說我壞話而能夠不生氣,盡管壞話、誹謗的話鋪天蓋地說得很厲害,隻要自己心不動,那就如同拿火來燒天一樣,沒有用處,火也自然會熄滅。
若是聽到別人說壞話,你就生氣,就算你有道理,用盡心思,盡力去辯解,結果卻是作繭自縛,自討苦吃,把自己陷在矛盾中了。所以麵對矛盾而生氣,徒勞無益。至於其它種種的過失和罪惡,也都應該按照道理,細細去思考。
上邊所說的種種道理能夠明白,那就自然而然地不會犯過失了。
(忍辱的目的不是為了咽下一口氣,而是在忍辱時能夠坦然對待。時刻把別人說的話作為自己提高的一麵鏡子,把別人的誹謗當成是在成就自己,心裏存的是感激,也就根本沒有忍辱的難受了,無怨無恨,更不會去計較別人是否故意了。在基督教中也強調:當別人打你的左臉時,你應該把自己的右臉伸過去。所以在受到侮辱時能夠坦然對待,不覺得自己是在忍辱,已經是極高的心性修為了。)
過有千端 惟心所造
原文: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汙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白話解釋:怎樣叫做從心上去糾正錯誤與過失呢?人的過失,有千千萬萬種那麼多,萬事由心造。我的心不動,就什麼事情都不會造出來,那麼過失還會從何處生出來呢?
拿讀書人來說,或是過分喜歡女色,或是過分喜歡名聲,或是過分喜歡財物,或是過分喜歡發火。像這樣種種的過失,不必要一一地去尋找。隻要內心常懷正念,一心一意地遵守道德,發善心,做善事,那麼邪的念頭,自然就汙染不上了。好比太陽當空,所有的黑暗,自然全部消失。這就是最精純而唯一的修心改過的真正訣竅。
須知道人所有的問題,所有的過失全部是由這顆心造的,因此也應該從這顆心上來解決。好比斬除毒樹一樣,要斬就連根鏟除,鏟得幹淨俐落,才不會再長出來,也就沒有必要一枝一葉地修剪了。
(名、利、色、欲、喜、怒、哀、樂、貪、嗔、癡、慢、疑均是人犯錯誤的原因所在。然而,人若存心向善,一心修佛,好的思想、好的品行、維護正念的心態、善因的種子會變得不斷強大起來,那不好的思想會自然越來越少,這是一定的道理。)
原文:大抵最上治心,當下清淨;才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白話解釋:改過就是修心,最好的辦法也是從心上入手。心能看得住,當下就可使心變得清淨。心能看得住,不好的念頭一動,立刻就自己發覺了。自己發覺了,就立刻可以把心與思想停住不動。心不動,那麼壞念頭便消失,也就不會再犯了。
(修佛的人如果能夠做到一念不起,或者隨起隨滅,已經是得到成就了。能看得住自己的起心動念,就一定能控製自己的行為。因為人的身體受自己的大腦控製,思想能看得住,人則不會被後天觀念與習氣所影響,也不會去轉動後天觀念,那麼自己的心就會自然的清靜。心一清淨,自然很快能夠入定,先天的智慧就會源源不斷地出來。)
如果不能這樣做到,那麼隻有明白所犯過失的道理,從而把所犯的過失改正。如果這樣也做不到,那麼隻好在出現過失時,用暫時忍住的方法,來禁止不犯。
如果把直接從心上來糾正錯誤與過失的高標準方法,與犯了過失與錯誤采取強行禁止的笨拙辦法同時應用,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僅僅是用下等功夫來糾正自己的過失,而不去用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愚昧了。
境隨心轉
原文: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白話解釋:所以,自己發願改過,能得到大家的幫助最好。一方麵有真正的益友在你糊塗的時候時常來提醒你,一方麵神佛也會對你嚴格加持看護。每天從早到晚,一心一意地虔誠懺悔,絕不放鬆。以七天一個周期,經過一個七天,兩個七天,直到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這樣懺悔下去,一定會有效果的!
原文: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遝而觸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鎮作喜;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滅之象也。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白話解釋:堅持這樣虔誠的去懺悔自我過失,你一定會感覺到心曠神怡,心胸開闊;或覺得忽然智慧大開;或者處在事務繁忙、疲勞之際,思維卻有條有理,輕而易舉就能把事情辦好;或碰到怨家對頭,能以德報怨,將怨恨轉化為歡喜;或是在夢裏,感覺吐出肮髒的東西來;或是夢到古代的聖賢來提拔我,接引我;或是夢見自己會飛到虛空中去,逍遙自在;或是夢見天國世界的各種幢幡寶蓋。
(這種感受是一定會有的,堅持這樣懺悔糾正自己的過失,享受到的利益遠不止這樣,人的煩惱會越來越少,時刻會處於祥和快樂的狀態中。而且伴隨著自己的這種變化,會在自己周圍形成一個佛光普照,禮儀圓明的祥和的場,無論是家裏人還是周圍的朋友,都會隨著你的改變而改變。
現代的人愛從為私為己的角度出發認識問題,也喜歡從負麵來觀察社會,奉行“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種理論。隻要一個人頭腦裏有這種思想,其本身的善行一定是虛偽不實的,而且一定是個眼睛向外的人。一個真正向內去改過行善的人,他體驗到的絕對不是被人欺被人騎,而是充滿祥和,心胸廣闊的。正行與邪思,它們的感受與體驗也完全不一樣。)
這種種殊勝的事情,都是過失消除、罪孽滅去的好征兆。但是也不能因為碰到這些好征兆,就驕傲自滿、自以為了不起,而不再努力奮進了。
原文: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複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白話解釋:從前春秋時代衛國的賢大夫蘧伯玉,在二十歲的時候,已經能時時反省自己的過失,並完全改掉。到了二十一歲的時候,又覺得從前所改的過失,並不徹底。到了二十二歲,再回憶二十一歲時,還覺得那時就像在夢中一般。像這樣一年一年的過去,一年一年的逐步改過,直到五十歲那年,還覺得過去的四十九年,都是有過失的。古人對於糾正自己的過失就是這樣的嚴格。
小人遠君子 拒聞正信
原文: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相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誌;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我們都是平凡人,過失罪惡,就像刺蝟身上的刺一樣,聚集得滿身都是,已經習以為常了。而回想做過的事,常常還覺得自己比別人好,看不到自己有什麼過失。這是因為粗心浮躁,不知道如何自我反省。就像眼睛被蒙上了,看不到自己哪裏犯了錯誤。
可是,一個人做了多大的罪業,有多大的過失,也是能從行為表現上找到證據的。
或者是思想混亂、思想堵塞,精神萎靡不振,隨便什麼事轉頭就忘記了;或者是天天無事而覺得非常的煩惱;或者是見到品德高尚的君子,便覺得難為情,垂頭喪氣,甚至不想接近他;或者是聽到關於行善積德,修行學佛,因果輪回的正理,反倒覺得不舒服、不高興;或者是自己有恩惠給別人,對方不領情反而怨恨你;或者是夜裏做些顛三倒四的惡夢,甚至語無倫次失掉常態;像這樣種種不正常的現象,都是作孽深重的表現啊!
(惡報所表現出的證據也遠遠不止這些,例如夫妻爭吵,兒女不孝,財物經常丟失,好處經常享受不到,急躁暴躁,憂鬱胸悶等等,不勝枚舉。)
假使你有上邊所說的那種情形,就應該即刻提起精神,奮發向上,把過去的種種過失一齊改掉,開辟一條新的人生大道。希望你千萬不可自己耽誤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