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3)

要求廣州城所有房東捐出一個月的租金,支持政府。民眾積極響應。

政府承諾取消許多雜稅,不再追究往年拖欠的地稅,但要一次預交一

年的房屋稅,民眾還是無怨無悔地支持。

胡漢民向香港商人籌借的四十多萬元,條件是三個月後倍數償

還,這種條件,本身荒謬絕倫,利息高到不可信的程度,暴露出軍政

府病急亂投醫的心態。

胡漢民又把張鳴岐政府存放在官錢局裏的 215.2萬元紙幣,加蓋

軍政府財政部印發行,要求總商會承認通用。又要求商民在 10月 1

日至 11日十天內,將手上持有的仍在流通的舊票,一律拿到財政部

蓋印繼續流通;把藩庫的 500萬元官銀錢局鈔票提出來應用;把官銀

錢局所存的現款也都拿出來用了。如此七拚八湊,市麵上的紙幣,多

達 1300餘萬元。

然而,欲壑難填的民軍,已成了比清政府還危險的一顆“不定時

炸彈”。無法無天的民軍甚至衝進水師行台,把李準的大炮都搶走,

還揚言要用水雷炸他的兵艦。以李準的性格,早就一聲令下,把這些

草寇殺得片甲不留了,但現在人家是正牌革命者,自己是降將、貳

臣,見人矮三分,隻好忍聲吞氣。

李準從此躲在兵艦上,不再上岸了。胡漢民親自登艦安撫他,在

艦上過了一晚,兩人促膝談心至天亮。李準最後答應不到最後危險關

頭,決不離去。但第二天胡漢民走後,李準發現兵艦附近有革命黨人

劃著小艇,在窺探虛實。

李準自知非走不可了,他留書給胡漢民:“數日以來,凡足以痛

哭流涕之事,層見疊出。揆之始願,實不及此,即欲勉為其難,徐圖補救,無如權力不及,徒喚奈何。若再坐誤事機,恐即粉弟之身,亦無以謝全粵,再四思之,隻有毅然舍去,不敢複留。”他建議胡漢民:“外師泰西組織政黨之法,以補助新建政府;內籌永久安治之方,以

保衛性命財產。”當晚,帶著妻兒老小,黯然逃往香港。

永久安治之方,談何容易。為了安定人心,胡漢民和朱執信不帶

任何衛兵,赤手空拳在傍晚的廣州街道上散步,以此表示廣州很安

全。其實安全不安全,居民是從切身的感受得出結論的,不是一兩個

廣州辛亥年

官員上街散散步,處處殺機和亂象,就會頓時化作祥雲瑞氣。

胡漢民頒布了嚴厲的軍律:一、不聽號令者斬;二、反正之營勇軍警,如有敢與守法之民團為難者斬;三、既經反正之營勇軍警,如有敢向勒令繳械者斬;四、強買強賣者斬;五、各鄉自衛之槍械,如經頒布軍令後,仍有敢向勒令繳出者斬。但一名民軍統領卻手拿炸彈,闖到都督府索餉,胡漢民忍無可忍,下令將這名民軍統領逮捕槍決,解散了他的隊伍。這件事讓胡漢民出了一頭冷汗,他有頒布法令的權力,但他有控製局勢的能力嗎?

11月 17日,江蘇都督程德全通電全國,聯合東南各獨立軍政府,懇請孫文迅速回國,組織臨時政府。各省紛紛回應,讚成選舉孫文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天,廣東各界在谘議局開第二次代表大會,胡漢民向大會提出軍政府分部辦事,各部主要人選如下:

軍事部長蔣尊簋,副魏邦平。財政部長李煜堂,副廖仲愷。民政部長黎國廉,副伍藉槃。司法部長王寵惠,副汪祖澤。外交部長伍廷芳,副陳少白。交通部長梁如浩。實業部長王寵佑,副利寅。教育部長丘逢甲。總顧問官何啟、韋玉。

樞密處(不設長):朱執信、李文範、李紀堂、廖仲愷、黃世仲、陳少白、李茂之、杜應坤、陳融、李海雲、劉古香、胡毅生、謝魯倩、姚雨平、謝良牧、謝適群、毛文明。

在這份名單中,不少都是中國近代史上響當當的人物,比如王寵惠,是東莞人,耶魯大學法學博士,著有《憲法評議》、《憲法危言》等書,他首將《德國民法典》譯成英文,直到 1970年代,都被公認為最好的英譯本,很多美國大學拿它當作教科書。他堪稱中華民國的憲政的奠基人,而且後來還是聯合國憲章創立者之一。伍廷芳是新會

回到黃帝紀元

人,在英國獲博士學位及大律師資格,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法學博士,

後來在香港當律師,是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武昌起義後,南

北和談,他是南方的議和代表。何啟是香港著名的醫生、律師和政界

名流,也是大企業家和慈善家,啟德機場就是以他的“啟”字和另一

位華人區德的“德”字命名的。

胡漢民推舉陳炯明為副都督。盡管他不太喜歡陳炯明,但陳炯明

在廣東的名氣比他還大,革命黨與紳商兩方麵都能接受,而且循軍是

由原來的惠州防營改編成的,無論紀律、裝備,都非一般民軍烏合之

眾可比,有陳炯明撐場,胡漢民的底氣就硬得多了。但在會上,也有

人推舉陸軍小學總辦黃士龍,最後決定陳為副都督,黃為參督,形成

三督治粵的格局。

但陳炯明還在惠州,而廣州的局勢,胡漢民幾乎一天也應付不下

去了。這時,革命軍和袁世凱的北洋軍在南京激戰,黃興迭電廣東赴

援。胡漢民忽然異想天開,想借北伐之名,跳出廣東這個苦海。他複

電黃興,說準備親率北伐軍赴上海。其實他不是治才,也不是將才,

他要親自北伐,無非是跳入另一個他同樣應付不了的境地。

11月 26日,陳炯明發表辭廣東副都督的通電,聲稱目前正積極“經營軍遣散及守土安民之事,一麵挑選勁旅,專備北伐”。他保證:“炯明不出三日,即當親率北伐之師,來與我伯叔昆季姑姊妹握手五

羊城下,仍須盤桓數日,會商北伐戰略。”黃興在南京前線聽說陳炯

明要麾師北伐,興奮地複電:“請再調數營前來會合北伐,必資得力,

聞競存(陳炯明字)兄兵亦北上,喜極!請速出發。 ”

其實,廣東局勢一天不穩,陳炯明一天不會北伐。 11月 29日,

他以北伐為由,把循軍開到廣州。其真正目的,是要一舉解決令胡漢

民焦頭爛額的民軍問題。 12月 2日,胡漢民、陳炯明、黃士龍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