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3 / 3)

以宣統皇帝名義下“罪己詔”,疚心疾首,引過自責:“朕纘承大統,於今三載,兢兢業業,期與士庶同登上理,而用人無方,施治寡術,政地多用親貴,則顯戾憲章;路事蒙於斂衽,則動違輿論;促行新治而官紳或藉為網利之圖,更改舊製而權豪或隻為自便之計。民財

1911年 11月 15日,為了籌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各省派出代表在上海成立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

廣州辛亥年

之取已多,而未辦一利民之事;司法之詔屢下,而實無一守法之人。馴至怨積於下,而朕不知;禍迫於前,而朕不覺。川亂首發,鄂亂繼之,則陝湘警報迭聞,廣贛變端又見。區夏騰沸,人心動搖。”詔書最後發誓賭咒:“誓與我國軍民維新更始,實行憲政。凡法製之損益,利病之興革,皆博采輿論,定其從違。 ”

朝廷把資政院的總裁,由滿人世續換成漢人李家駒,又諭命將憲法條文交資政院審議,候欽定頒行。同時,朝廷宣布開放黨禁:

黨禁之禍,自古垂為炯戒,不獨戕賊人才,抑且消沮士氣。況時事日有變遷,政治隨之遞嬗,往往所持政見,在昔日為罪言,而在今日則為讜論者。雖或逋亡海外,放言肆論,不無微瑕,究因熱心政治,以致逾越範圍,其情不無可原。茲特明白宣示,特沛恩綸,與民更始,所有戊戌以來因政變獲咎,與先後因犯政治革命嫌疑,懼罪逃匿以及此次亂事被脅自拔來歸者,悉皆赦其既往。

汪精衛等人,在一周後被釋放出獄。康有為、梁啟超、孫文等流亡海外的人,都可以回國了。

10月 31日,南昌新軍起義,江西光複。廣州城內,更是一片恓

恓惶惶的景象。商店是十店九閉;普通居民住宅,十室九空。有本事

的,有官家背景的,擠上了去香港的輪船;本事差一點的,擠上了去

佛山的汽車;再差一點的,擠上了去四鄉的渡輪、帆船;沒本事的,

則紛紛往石牌、東圃、棠下的鄉下跑。警道下令禁止集會,晚上 12

點以後全城實行戒嚴。

街道上,士兵比居民還多。城廂內外,駐紮了六七千軍隊,全部

荷槍實彈,拉開架勢,好像準備隨時殺向鬥膽集會的居民。街頭巷

尾,到處張貼著巡警的告示:“現在謠言已息,城廂內外安堵如常,

各業店鋪,可勿驚疑,務各一律照常貿易。毋違!特示。”圍觀的人

無不側目冷笑,大家都知道,這全是訛神騙鬼的謊話,官府已習慣性

地向民眾隱瞞真相,哪怕這個真相就在大家身邊,早就眾所周知,也

要隱瞞。

0

誓要變天

目前全城商業,已近乎停頓,商業一停,大量手工業作坊亦因原料停止發貨而停頓。機紡、玉器、車料、泥水、木石、裁縫等行業,都已“吊煲”(沒飯吃)。這些行業,大都處於社會底層,手停口停。一旦斷炊,將會引發什麼騷亂,天才曉得。居民們說:當官的把自己的家眷都送走了,卻讓大家鎮靜,這不是放屁嗎!讓大家鎮靜很容易,隻要讓已經跑掉的官眷遷回來,大家自會釋然鎮靜了。

總商會江孔殷、梁鼎芬、黎廷桂、鄧善麟等人,邀集自治研究社、九大善堂、七十二行商的紳商代表開會,討論應付困局的辦法。大家都愁容滿麵,與前天的春風滿麵相比,判若兩人。大家都拿不出什麼可行的辦法,隻能請各紳董出麵,勸導商民不要遷徙,該做生意的還是要做生意,該做其他營生的還做其他營生。一麵寫信給張鳴岐,請官府多派兵勇,在各處街道,日夜巡邏,保護閭閻。同時再刊派傳單,請各街值理,開導商店,正常營業,毋自驚擾。

谘議局也出了布告,安撫居民:“現革黨在鄂,方全力與官軍相拒,不暇兼顧,絕無來粵之事。在政界連日戒嚴,亦因鄂亂影響,不得不預為防備。吾粵商民,即可安心,切勿輕聽謠言,自相驚擾。 ”

梁鼎芬請人做了幾塊木牌,寫上他個人的“安民告示”。第一塊木牌寫著:民貧米貴可慮,今與官與紳商,合辦平糶,特傳知。第二塊木牌寫著:謠傳廣東初九有事,今已過矣,同為大清國百姓,切勿輕聽謠言,各宜安居樂業。第三塊木牌寫著:我家住榨粉街,我家大小無一搬遷,書籍字畫,並無移動,如若不信,請即來查,任眾處罰。第四塊木牌寫著:初四、初八連日在文瀾書院議決,經函請製台,聯絡滿漢,共保公安。現下省城地麵,滿漢已經融和,城上並無架炮,革黨亦無來攻之事,可保公安。初八晚,有人倡議豎旗,係出誤會,現已解散,官場亦不深究。各商場居民,可以無庸驚慌,速宜一律開鋪,照常貿易,是為至禱。

木牌署上梁鼎芬的大名,雇了幾個人扛著,沿街巡行,引來不少人圍觀。總商會、巡警道、勸業道也都出了告示,但不僅沒有能遏止遷徙潮,相反,外逃的人愈來愈多,而且不僅家庭外逃,連商鋪、作坊也紛紛外逃。廣府前的洋貨店、番禺前的故衣鋪、大新街的玉器 1

廣州辛亥年

鋪,紛紛打包入箱,挑運出城。

雙門底一向是最繁華的商業街道,如今整條街隻有幾家書局開著;從清風橋(今吉祥路口)至城隍廟,七百多米長的街道,開門營業的店鋪,隻有寥寥三四家。再看大新街、小市、濠畔街、高第街、一德社(今一德路)、狀元坊、天平街、東西橫街、四牌樓、孚通街、桂香街、雨帽街、龍藏街、觀蓮街、仙湖街、西湖街、書坊街、大小馬站、衛邊街(今吉祥路南段)、司後街、倉邊街、小北、大東街

(今中山三路)一帶,大部分店鋪都是關門閉戶,或用鐵鏈鎖住大門,或用木板把門窗釘死。街上除了巡邏的警察與士兵,絕少行人,呈現一派天愁地慘、世界末日的景象。甚至幾個月前小東營起義後,市麵也不至於如此淒涼。

廣州辛亥年

——1911:三千年大變局之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