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1 / 3)

第二十四章

24

風雨飄搖之城

廣州辛亥年

自從兩湖獨立後,廣州各團體都紛紛開會,討論局勢,包括在省城的旗人,也連日召開大會。大家都預感到,如果朝廷沒有能力平亂,廣東的獨立,也是遲早的事情,如何維持省城治安,成為當務之急。

10月 25日,也就是李沛基行刺鳳山的那天,西城外的文瀾書院,

聚集了大批人群。廣州的各大民間團體都到這裏開會,討論維持省城

公安問題。大會由八十多歲的太子少保鄧華熙任主席,梁鼎芬任副主

席。鄧華熙曾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撫、山西巡撫、黃州巡撫等職,

官居二品。後退休回籍,在廣州西關養老,多寶大街的名字,就是他

起的。

梁鼎芬更是一個奇人, 22歲便入翰林,是廣雅書院的第一任校

長。當年同鄉李文田(直隸學政)自稱會看麵相,斷言他活不過 27

歲,除非遇上奇禍,才可化解。梁鼎芬開始還不太在意,直到快 27

歲了,也沒什麼奇禍發生,才開始有點著急,天不降禍,索性自己惹

禍,上疏彈劾北洋大臣李鴻章在中法戰爭後,簽訂辱國條約,犯了六

大可殺之罪。慈禧果然“慈顏大怒”,把他連降五級,任太常寺司樂,

成為絕無僅有的“從九品翰林”。

1906年,梁鼎芬升任湖北按察使,極力鼓吹立憲,但同時又彈劾立憲派領袖慶親王奕劻和直隸總督袁世凱,並一口氣把榮慶、徐世昌等八名朝中重臣統統罵遍了。用廣東話來說,這個瘋瘋癲癲的廣州人簡直是“膽生毛”了,大家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梁瘋子”。梁鼎芬的故居葵霜閣,就在中山四路的榨粉街內。他在自己家中辦了廣州第一家公共圖書館——梁祠圖書館,向廣州各學堂的學生開放,還製訂了《梁祠圖書館章程》,分為觀書、抄書、借書、讀書、捐書五約,十分

規範。所以他的葵霜閣在廣州坊間名氣很大。

風雨飄搖之城

鄧華熙宣布開會後,梁鼎芬首先發言。他說:“保全廣東,非個

人可以保全,當合千萬人之力以保之,並合千萬人之心為一心以保

之。廣東者,廣東人的廣東,官代治之而已;對好官我們支持,不好

的官我們把他趕走,官力所不能逮的我們協助之。今革命黨所持主

義,在改良政治耳,政治如果是良的,革命自然興不起風浪。 ”

梁鼎芬認為,隻有自治,才能改良政治;隻有改良政治,才能遏止革命。他深信隻要大家意識到大局危亡,那就不會亡了。他說:“現因鄰省亂耗,吾粵即有改良政治的動機,若借此機會掃除一切秕政,則革命黨不能禍害我廣東,且能造福我廣東。 ”

江孔殷也站起來,做了一個很長的發言,把“自治、改良”的

議題,正式端上台麵,他希望能夠與官府合作,共同推進改良,這

是確保廣東和平過渡的必要條件,代表了當時廣東紳商的主流意見。

他說:

“鄂變起事,數日內數省響應。土崩之勢已成,無論吾人如何忠

愛,對於今日大局人心,不忍言亦不必諱言。今日救亡,隻有二策:

一速行聯邦政策,開放廿二省分治,以禦革命風潮。督撫未必敢言,

言之政府亦未必聽。一政府假權督撫,使之便宜行事,改良政治,以

阻國民獨立。而各省督撫未必盡賢,革命黨亦未必肯遽爾罷手。今日

之事,就廣東言廣東。誠如梁節老(鼎芬)所言,廣東者廣東人之廣

東,誠不能依賴他人,亦不能令為他省所牽動。 ”

接著,他分析了廣東的具體情況,別的省防營少,廣東防營多;

但別的省土匪少,廣東土匪多。稍有不慎,國民還沒起來,土匪先起

來了,外人再借口幹涉,大局就難以收拾了。他向大家報告,幾天前

他曾到香港,與各報界討論廣東獨立的問題,他主張“利用官府改良

獨立,當求完全,不可糜爛”。他認為官府已確有改良的誠意,比如

最近已豁免屠捐、酒捐之類,不妨給個機會官府,如果官府能事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