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豐(18461911),字季和,清末官員,曾任署理四川總督等職。
上海
廣州辛亥年
這番話,有如江河之水,一瀉而下,說得痛快淋漓,句句在理。那些說廣東商人不諳政治,素質低下,唯利是圖者,可以休矣。無名紳董的話也博得了滿堂喝彩。劉少雲、梁楚三一起舉起酒杯,帶領大家高呼:“中國萬歲! ”
趙爾豐開槍屠殺川人,成了局勢的轉捩點。
9月 19日,朝廷降旨,凡有藉川路為名,開會演說的,一律即行解散禁止,沿江沿海一帶,及滇越邊境,嚴防軍械輸入,接濟“川匪”。又從各省抽調軍隊赴川,鎮壓當地的保路運動。張鳴岐向朝廷建議,把小東營起義後到廣州協助鎮壓革命黨的濟軍調往四川。他想趁機送神出門,把龍濟光踢出廣東。朝廷允其所請。 9月 28日,滿載濟軍左營的“廣濟”兵艦,離粵北上,開赴宜昌。廣州城內更顯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對於極具忍耐力的中國人來說,立憲立出個九年預備期可以容忍,立出個皇族內閣也可以容忍,立出個鐵路國有還可以容忍,這些都可以推說是程序上的問題,但立憲立出個對和平民眾開槍的結果,就忍無可忍了。開槍,已不再是程序問題了。
成都慘案傳到廣州,氣氛便急轉直下了,當時的報紙形容:“全粵股東暨各埠華僑因川人爭路之慘報,代表拘捕,人民轟斃,近日派兵剿辦,是主持國有之各王大臣,直以叛黨視人民也。群情憤激,奔走相告,大有躍躍欲起之勢。 ”
本來,對於廣州紳商來說, 10月 8日是一個好日子,從 1907年開始動工的廣九鐵路廣州至深圳段,終於正式通車了。這段鐵路,由廣州大沙頭至九龍,全程 178.55公裏,以羅湖分界,分為粵港兩段,廣東段 142.77公裏由中方負責興築,香港段 35.78公裏由英方負責興築。羅湖鐵橋是由詹天佑親自設計的,預計年底即可全線貫通。行走在廣九鐵路上的蒸汽火車,每天對開一班,跑完全程要七個多小時。
然而,這時大家都高興不起來。
0張鳴岐也意識到,形勢間不容發。他一再密電盛宣懷,請將粵路
從香港地轉戰上海灘
事宜暫從緩辦。他首鼠兩端的態度,早被盛宣懷、端方等人看穿。端方給盛宣懷的電報裏說,張鳴岐屢屢以華僑生心與亂民煽言相要挾,隻是虛聲恫嚇,目的是要求退還十成現銀。他提醒盛宣懷:“粵民外受川人之搖惑,內恃疆吏為護符,不可不預為防範。 ”
防範的方法,端方建議,不如索性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回給廣東人好了,這些廣東人有的是錢,粵漢鐵路廣東段讓他們自辦算了,何必爭來吵去。他給盛宣懷的電報悲觀地說:即使按十成現銀退回給粵商,也未必能弭亂,“倘全銀已發,而粵亂仍無已時,則是受糜款之實,仍居釀亂之名。統籌利害,所失尤多。鄙意時機至此,唯有緩收粵路,暫歸粵人自辦,鉗官紳爭路之口,奪匪徒利用之資。 ”
其實不少地方官員都和端方一樣,懷有強烈的不祥預感,覺得這次鐵路風潮,來勢洶洶,空前險惡,已不僅僅是鐵路的問題了。因此,他的意見也得到了湖廣總督瑞澄的支持。瑞澄向盛宣懷說:“川亂正劇,該黨等尚四處煽動,現有龔煥辰等在香港演說勾結,若不將粵股早日解決,誠恐別生枝節,所損更多。縱不能盡如股東之意,亦當稍予通融,俾鼓煽者無所施其伎倆,似於大局不無裨益。 ”
這正是張鳴岐想說的話。但這時朝廷已勢成騎虎,要收回成命,把粵路交還粵人自辦,這個彎也不是那麼好轉的了。
1
廣州辛亥年
——1911:三千年大變局之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