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廣州最早的城區──任囂城(1 / 2)

第三章 廣州最早的城區──任囂城

講完源遠流長的五羊神話及因之修建的古觀、留下的地名及風景名勝,且言歸正傳,說說廣州最早的城區──任囂城。

這得從秦統一嶺南說起。

上文說過,嶺南自古是土著南越人生息的地方。秦滅六國的時候(公元前230年,秦滅韓;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趙、燕;前221年,滅齊。統一全國),南越族尚處於原始社會末期,部分地區開始過渡到奴隸製社會階段,各個部落聯盟分布各處,由其君長治理,並不受中原漢人政權的統製。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製國家,他素聞南越產犀角、象牙、翡翠、珠璣,對此頗感興趣;同時更為擴大自己的疆土,便決心要把這片遼闊的蠻荒之地歸入自己的帝國版圖,於是發起一場統一嶺南的戰爭,時間約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

是年,秦將屠睢受命率領50萬大軍(據《淮南子》載。另一說,僅數萬軍隊),南征百越。兵分五路,一軍駐紮於餘幹(今江西餘幹),一軍扼守南野(今江西南康),一軍占據九嶷要塞(今湖南寧遠縣境),一軍守鐔城之嶺(今廣西桂北越城嶺),作為主力的一軍下湟溪(今廣東英德西南連江。連江注入北江處,為當時的湟溪關),順北江而下,占據了番禺(今廣州)。

麵對裝備精良的秦軍,當時互不統屬的嶺南土著各部落未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他們紛紛逃進了密林山穀,隨後又聚集起來,推舉有傑出才幹的人作為將領,利用自己熟悉地形和善於爬山越嶺弄舟擊水的長處,白天躲起來,夜裏就對秦軍實施偷襲,使孤立無援的秦軍疲於奔命,陷入困境,“三年不解甲、弛弩”,長期處於緊張的臨戰狀態,最後連主帥屠睢也被越人殺死了。(《淮南子?人間訓》:“越人皆入叢薄之中,莫肯歸秦。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襲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這段記載中的最後一句疑誤。當時嶺南土著人分散於各地,並沒有統一的最高統帥,不可能在一場夜戰中令數十萬訓練有素,且裝備比自己精良得多的秦兵伏屍流血。)

長年的戰爭對秦軍極為不利,因為給養要從南嶺以北運來,必須翻越東西逶迤1000多公裏,橫亙於今兩廣與湖南、江西、福建之間的五嶺,那兒重山疊嶂,瘴癘流行,北人要翻越過去在當年是非常艱苦的,正所謂“人苦峻極……以載則不曾容軌,以運則負之以背”,道路之崎嶇難行可以想見。為解決這個運輸問題,秦始皇派史祿率領秦軍和民工等在海陽山(今廣西興安縣境)開鑿了溝通南北水道的運河,所謂“以卒鑿渠,以通糧道”(《淮南子?人間訓》),這就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水利工程之一興安運河,又稱湘桂運河,唐代以後稱為靈渠。湘水由此注入漓水,漓水又彙入珠江,從而溝通了珠江水係和長江水係。在唐代名相張九齡開鑿成大庾嶺新路(大梅關)以前的近千年歲月裏,這條全長33公裏的靈渠一直是溝通五嶺南北地區經濟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對嶺南的文明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靈渠開鑿完成,北糧由此進入嶺南,比以前便利多了,南下秦軍的糧草補給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秦始皇隨即增派兵將,命任囂代屠睢為秦軍主帥,率趙佗等樓船之士(水軍)南攻百越。

任囂是位傑出的將才,他吸取了屠睢失敗的經驗,不孤軍冒進,而采步步為營的戰法。軍隊進入嶺南後,一邊向南推進,一邊築營守險,在今天廣西的靈渠秦城嚴關、廣東的橫浦關(在今南雄縣北大庾嶺上,即宋代以後的梅關)、陽山關(在今陽山縣東北鑼寨嶺上,當騎田嶺路)、湟溪關等各處關隘均駐兵留守。在對越人實施武力征討的同時,任囂還使用了安撫的手段,提出漢越一家、和睦相處的主張,史載他善於“和集百越”。就用這軟硬兩手,戰爭局麵很快便被扭轉了,越人的反抗逐漸崩潰,當時著名的西甌越君長譯籲宋也死於戰場。黃佐撰《連州府誌》載:“越人漸出聽命,囂乃前往番禺居焉。”到戰爭後期,秦軍似乎有點兵不血刃而長驅直入了。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任囂、趙佗終於統一嶺南。

隨後,任囂遵從秦始皇的命令,在這片蠻荒之地建立政權,推行郡縣製。當時原戰國七雄的地區已建立了三十六郡,所謂“並一海內,以為郡縣”(《史記?秦始皇本紀》)。現在嶺南則增設南海、象、桂林三郡。南海郡轄今廣東大部分地區,桂林郡轄今廣西大部分地區,象郡轄今越南北部和廣西一部分。同時建立番禺(今廣州)等縣。隨後,秦“謫徙民五十萬戍嶺南”(謫:懲罪。官吏被降級調往邊外地方。徙:遷移;又指“徙邊”,即把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服勞役。戍:防守邊地。整句話的意思是把罪官罪民及一般老百姓共五十萬遷到嶺南來守衛這片疆土。不過從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五十萬”之數令人懷疑,有可能是一二十萬);這就是當年開發嶺南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屯墾戍邊,與越人雜處”。到秦二世元年(前209),趙佗“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史記?淮南王列傳》。《秦紀》載此事為:“又以女無夫家者萬五千人予南越”)。名義上是為留戍的士卒補衣服,其實也是為了增加當年地廣人稀的嶺南的人口。這數十萬男男女女連同先前南下平定嶺南的數十萬秦軍將士,便構成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北人南遷。他們在嶺南定居安身,帶來了中原的先進經濟、文化、農業和手工業技術,為以後包括廣州地區在內的嶺南的發展和向文明社會的邁進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