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廣州建城的傳說(1 / 2)

第二章 廣州建城的傳說

過去有學者認為“楚庭”的設置便是廣州建城之始,這個觀點已為今天的學術界所否定。“楚庭”到底建於何時,一直是沒有定論的。曆史上有好幾種說法。一說周夷王八年,楚子熊伐越,南海臣服於楚國,因而建楚庭;一說當時越人高固為楚相,在南海設楚庭;一說在公元前600多年時的春秋時代,周惠王賜胙(祭肉)給楚成王熊惲,命他鎮壓南方夷越之亂,由此南海建楚庭朝楚;後來楚威王滅越,兼並了南方,楚庭之名於是得以留傳下來。等等。幾種說法相差頗大。其中周夷王時楚國建楚庭說明顯地是附會,因為據《史記》、《漢書》等早期文獻的記載,當時楚國的勢力“皆在江上荊楚之地”,即在今湖北的北部,還未到湖南,更不可能逾五嶺,而廣州在五嶺之南疆。

對“楚庭”本身也有多種解釋。有的認為它是宮室,如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其著述,也是著名的廣東地方曆史文獻《廣東新語》中說:“越宮室始於楚庭。”意為南方越族地區有宮室是從楚庭開始的;並且說,這宮室就建在越秀山麓,即後來趙佗建王宮的地方。有的認為楚庭是南越事楚時的楚國官衙。有的認為它是楚軍駐地名稱。有的認為它可能是集市,因為這“楚庭”又名“楚亭”,在古代,“亭”與“市”是相通的;楚庭者,楚市也。有的認為它就是城。明代嘉靖《廣東通誌》稱“楚亭郢在番禺”。萬曆《廣東通誌》也說“開楚庭,曰南武。”曆史地理名著《讀史方輿紀要》“廣州城”條中則載:“又相傳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有五羊銜穀穗於楚庭,逐增南武城。周十裏,號五羊城。”各說不同。

從上麵的論述中可見,廣州在何時建城,城叫什麼名稱,曆史文獻有著不同的記載:楚庭、南武城、五羊城,此外還有別的說法,如:戰國初,吳國王子孫南來廣州,建吳南武城;又有說越王派其宰相公師隅來廣州,修築了越南武城,等等。但這些都是比較晚期才出現的說法,在三國以前的史料裏,未見嶺南有南武城的記載,《漢書?地理誌》明確指出南武城在浙江的婁縣,是吳王建築來監視越國人的,把它移到嶺南來,極可能是後人的附會。至於楚庭、五羊城、穗城、仙城等名稱,也是在晉代以後的地方誌中才出現的,並不見於《史記》、《淮南子》、《漢書》等早期文獻,況且也沒有任何考古材料可資佐證,因而至今尚多爭議,不被確認為是廣州最早建造的城區;今天得到比較一致確認的,是秦時在廣州修築的“任囂城”,考據曆史文獻及近年的考古成果,那應當是廣州最早的城區。不過,在詳述任囂城建於何時何地之前,我們先說說跟楚庭有關的一個傳說,它使廣州有了留傳至今的美麗的別名:羊城、五羊城、穗城和仙城,這就是有關五仙騎五羊降臨廣州的神話。

五羊神話?五仙觀?坡山勝跡

大家都知道,廣州簡稱穗,又名穗城、羊城或五羊城,還有一個名稱今天的人不大說了,那就是“仙城”。這些別稱都來自“五羊銜穀穗於楚庭”這個神話傳說。

五羊神話至今流傳。在曆代的著述中,有關這個傳說就如同有關廣州城始建的傳說一樣,有著各種不同的記載。

晉朝人裴淵著《廣州記》載:戰國時,廣州屬楚,南海人高固為楚國宰相;有五羊銜穀至其庭,以為瑞,因以五羊名其地。

唐代人著《續南越誌》載:舊說,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六穗穀而至,今呼為五羊城是也。

北宋人撰《南部新書》載:西晉時滕修為廣州刺史,未到州城,有五仙人騎五色羊為瑞,故廣南謂之五羊城。

明末清初地理名著《讀史方輿紀要》載:相傳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時,有五羊銜穀穗於楚庭,遂增南武城周十五裏,為五羊城。

此外,在《南越誌》、《南海百詠》、《南海縣誌》、《廣東通誌》、《廣州府誌》等古籍中都可以找到說法各異或大同小異的記述。時間跨度從周朝至西晉,長達千餘年。可見後人實在是沒必要去弄清楚五仙人是何時騎著五仙羊“仙臨”廣州這塊土地的。有關這個神話,今人多引用《廣東新語》的說法(此書的作者屈大均自然也是轉引自古籍),原文是這樣的:“周夷王時,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騎羊亦各一色,來集楚庭,各以穀穗一莖六出留與州人,且祝曰:‘願此圜 ,永無荒饑。’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就這樣,五個仙人留下他們美好的祝願與優良的穀穗走了。他們的坐騎成了石頭,留在了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