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座周大將軍廟,在辛亥革命前的一場大洪水中被衝垮,周大將軍這回是真的“走失”了,以後再沒有人見過。廟址亦蕩然無存。後來在江邊一帶建了房屋,已經沒人能夠具體指出原來的廟址了。當然,這些已全是後話。
這一年,陳夢吉在省城住了一段時間,便打算回鄉,行前先去曹翰林家告辭,看到曹家客廳有個中年人,在苦口苦臉請求曹翰林幫幫他;曹翰林麵有難色,婉言推卻。但中年人還是死纏哀求。曹翰林不想理他,隻顧跟陳夢吉寒喧,說了一會,突然想起這個陳夢吉一肚子計謀,便對這中年人道:“這位是廣東南海有名的陳訟師,阿如,老夫實在是無計可想了,你不妨把事情原委告訴陳相公,說不定他會有辦法。”
這中年人立即起身向陳夢吉打拱作揖,然後就訴說起來。
原來這個中年人是曹翰林二姨太的表哥,叫容如,祖居廣西,是個茶商,這次來省城販賣茶葉,結果茶葉是賣了,但各茶莊賴帳,這個說生意不景氣,那個說資金周轉不靈,總之是暫時沒法付錢,款項便討不回來,搞到幾乎連回廣西南寧的錢都不夠。容如在省城莫說黑白兩道,就是普通朋友也沒有兩個,正是山窮水盡,無計可施,便想求神靈救助,來到西關的華林寺拜佛。說巧不巧,竟遇到已多年未見的表妹也來華林寺上香,急忙上前相認,把境況訴說一番。二姨太聽了表哥如此遭遇,便帶他回來找丈夫想辦法。曹至中以前雖是賜翰林編修,又當過一任的蘇州知府,但已離開仕途多年,於今無權無勢,又不想為這個毫無交往的親戚去求官場上的朋友,便隻有婉拒。但容如已是無人可求,把曹至中視為救命稻草,一味哀告,二姨太也猛吹枕邊風,弄得曹至中不勝其煩。現在可好,陳夢吉來了,叫陳夢吉為他想想辦法。
陳夢吉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手持茶杯,看著曹翰林,微笑不語。
曹至中明白,這個陳夢吉靠為人打官司,出計謀掙錢,便向容如打了個眼色。
容如不愧是從商的,立即會意,向陳夢吉拱拱手:“陳相公若能有辦法使在下討回款項,在下願付白銀十兩作為相公的飲茶錢。”
陳夢吉拱手還禮,笑道:“如兄爽快!那就先多謝了!”舉杯喝了口茶,“不知茗香茶莊有否欠如兄的款項?”
“他是最大買家,欠的也最多!”容如立即叫道。
“那好辦那好辦!”陳夢吉滿輕鬆地說了一句,看了看掛在腰上的掛表,請曹家的老傭人黃二拿上文房四寶來,研好墨,自己走過八仙桌那邊,在信箋上寫了幾個字,用信封裝上,放入懷中,道,“如兄,那我現在就跟你去向他討回欠款。”
曹翰林一聽,吃了一驚:“世侄,茗香茶莊的老板跟你是親戚?怎麼從沒聽你說過?”
陳夢吉笑道:“非也非也。我見過這個老板,曾聽茶客說,他姓華名平,但小侄跟他非親非故,連招呼都沒有打過。”
“唉呀!”曹翰林更吃驚了,“那你怎麼跟他討?”
“小侄自有妙計。不知曹世伯有沒有興趣來看看熱鬧?”
曹翰林雖已年過花甲,但似乎還童心未泯,看陳夢吉說得如此詭秘,也激起了好奇心:人傳你陳夢吉善用計,我倒要看看你這回真有什麼本事!便道:“好,老夫也去開開眼界。”
於是曹翰林帶上小書僮與陳、容一起進城去討債。四人從太平門進去,走過大新街,再進歸德門,一路上曹翰林見這個陳夢吉非常輕鬆,跟容如說省城掌故,又聽容如講南寧府風光,一點不緊張,心中總是覺得奇。趁容如去看路邊的一個舊書攤時,便偷偷把陳夢吉拉過來:“世侄,你到底有什麼辦法能夠討到債款?別到時出醜,叫這個南寧人笑話。”
“世伯,小侄的辦法就叫扯大旗作虎皮,說得好聽點做借力於無形,說得難聽點就叫狐假虎威。”陳夢吉半認真半開玩笑地道。
“什麼大旗虎皮?誰是大旗老虎?”曹翰林一臉愕然。
“那就是知府大人。”陳夢吉說得認真,“小侄經常在香茗茶莊對麵的旭東茶樓吃飯飲茶,見知府大人的官轎幾乎是每天上午十一點左右都經過那兒,並常常有差役去茶樓買點心,官轎亦稍停片刻,就停在茶莊對出的街上。”
“那跟討債有什麼關係?你就上去求知府?”
“到時小侄就上前給知府大人請安,要如兄幫小侄遞上剛才寫的那封信,鞠個躬,便是了。”
“信裏寫什麼?求知府幫你討債?”
“不寫什麼,更不是求知府幫忙討債,隻寫‘恭祝知府大人康健如意吉祥。門生陳夢吉頓首。’”
“這有什麼用?”曹翰林簡直是越聽越糊塗。
“用途就在讓香茗茶莊的老板看清楚。”
這時容如已走過來,把兩人的對話聽了大半,心中頓然省悟,不禁叫聲:“妙!妙!”
“如兄明白,那就好辦。”陳夢吉道,把信交與他,吩咐如此如此,然後向曹翰林拱手作了一揖,“曹世伯既然也來了,世伯跟知府大人有交情,一會兒請助小侄。”
曹翰林終於明白過來,指著陳夢吉哈哈大笑:“世侄多計之名,果然不虛!”
四人沿四牌樓(街名,今解放中路)向北走,隻見一路鬧市,行人摩肩接踵,臨街商鋪相連,而尤以賣故衣為多。熙熙攘攘,非常熱鬧。走不多遠,便看到四座自南而北排列的石牌坊,豎立路中,均以石柱、梁、幔、匾等預製鑿刻件疊架而成,門前為石圓轆座。抬頭看,飛簷高翹,下為石刻橫石匾,中嵌“聖旨”二字,再下麵便是三個石門,中間大門可走大馬車,兩旁對稱側門可過人力車,建得甚是宏偉。容如繞著牌坊看了一回,問陳夢吉:“陳相公,這是什麼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