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論三國智難學究 討欠債借力無形(1 / 3)

第二十回 論三國智難學究    討欠債借力無形

話說梁天來正在得意,豈料方哲賢竟看著他大笑,不覺一愕:“舉人公,何以發笑?”

方哲賢仍在笑,道:“我說梁秀才,你說的是《三國演義》,乃裨官小說罷了!曆史上,哪有個什麼周倉!”

此話一出,可謂語驚四座,眾人一齊望著方哲賢,個個一臉的疑問:我們重修周大將軍廟,就是供奉周倉,今天更是開光典禮之日,要是事實上沒有周倉,那還有什麼顯靈?我們豈不是供奉個子虛烏有?陳夢吉看看方哲賢,也在心中罵一聲:“你這個舉人公,賣弄學問也不揀個時候,今天周大將軍廟開光,你卻說出這種話來,豈不煞風景!”

正當大家都一下子愣住的時候,梁天來氣鼓鼓地反問:“那舉人公說沒有周倉此人,又有什麼根據?”

“根據就是正史《三國誌》。”方哲賢說得篤定,又拿出他在大昌茶樓賣弄學問的那股勁頭來,“《三國演義》是根據《三國誌》寫的。我查過,《三國誌》裏從沒有說過周倉。”

“那周倉又是怎麼來的呢?”一個鄉紳問。

“那是演義者的杜撰。”方哲賢有意頓了頓,“不過也不是完全的憑空杜撰,可說是空穴來風吧。《三國誌》裏有關‘關雲長單刀會魯肅’一事,是這樣寫的:‘肅往盆陽與關羽相拒,肅關相見,各列兵馬百步上,肅因責數關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者,卿家兵敗而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話未完,速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叱之,辭色甚切。關羽操刀起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之使去。’後人讀史,就以為那個座下發言者,便是周倉,其實此人是沒有姓名留下來的,隻是‘演義’而已。”

有些人見方哲賢如此引經據典,言之鑿鑿,便又轉而讚他“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另一些人則在心中不舒服:供奉一個虛無的周倉,那有什麼意義?至於梁天來,四書五經雖是讀得熟,卻就是沒有留意《三國誌》,一時無法反駁方哲賢,覺得大大丟麵。

陳夢吉見梁天來難堪,便想給他挽回點麵子,免得他對自己積怨太深;同時自己非常不滿意這個方哲賢在這個時候來考證周倉之無,那簡直是奚落自己鼓動鄉人重修周大將軍廟的“壯舉”,並對以後本廟的香油錢收入大有影響,於是慢慢站起身,對方哲賢拱拱手,笑道:

“舉人公,請恕門生直言,首先,《三國演義》並非真的全是據《三國誌》寫的。《三國誌》以曹魏為正統,《三國演義》卻以劉蜀為正統;《三國誌》寫曹操雄才大略,文武雙全,《三國演義》卻把他寫成奸惡梟雄;《三國誌》寫孫權乘小船偷窺曹營被迫‘借箭’,《三國演義》卻把‘草船借箭’移到孔明身上。如此大相徑庭的地方多的是。第二,《三國誌》雖名為正史,但正史就真的可信了?所謂正史者,自相矛盾的地方多啦!況且陳壽寫《三國誌》,主要根據的是當時的官私著述。這些著述不少也是道聽途說,它錯了,陳壽隻有跟著錯,如此記載,我們怎樣來確定一個人物的有或無?誰能斷定當時是不是有人寫過有關周倉的事跡?《三國誌》沒有提到周倉,可能因為他是偏將,陳壽就把他忽略了,並不就等於此人必無。若說考據人物以書為證,那門生舉個人人都知道的例子。舉人公你說有沒有觀音菩薩?正史裏沒有提過觀音菩薩,更沒人見過真觀音菩薩,是不是就可以斷定觀音菩薩必無?還有,現在寺廟裏的觀音菩薩都是女身,但據佛經所載,卻是王子,一個真真正正的男人。《悲華經》和《觀音?得大勢受記經》都是這樣記載的,那末,若據書的說法這書還是經典,請問舉人公,我們該說觀音菩薩是男人還是女人?”

陳夢吉娓娓而談,發出一連串反問。眾人見他竟如此博學而又言之成理,一個個都聽得呆了;梁天來見他為自己反詰方哲賢,更是一下忘形,向陳夢吉伸出大拇指:“阿吉你說得好!問得好!”

方哲賢看著陳夢吉,有點愣了。他史書讀過不少,尤對《三國誌》有興趣,因為《三國演義》深入人心,他可以用來炫耀學問,料不到這個前學生似乎比自己還熟悉史籍和《三國誌》;更叫他一時不知怎樣說才好的,是他雖粗知佛學的精義,卻從沒有研究過佛經,根本不知觀音菩薩在佛經裏竟是被說成男人,一聽陳夢吉這樣問,頓感難以招架:“這個,這個菩薩……”

“門生認為,”陳夢吉不讓他緩過氣來反駁,不讓他慢慢清理思想,便截斷他的話,“周倉之有無,就如同觀音菩薩之有無一樣;周倉有沒有隨關公顯聖,就如同釋迦牟尼有沒有得道成佛一樣。這類神靈的事,誰都知道,但又誰都沒有見過,實在不是我們這些凡人應該去查究的。周倉隻要能庇佑地方,這就值得我們祭祀了。這就如同我們拜觀音一樣,何必一定要查究有沒有這麼個菩薩呢?”

陳夢吉就這樣有意無意之間消除了眾鄉紳心中不便說出的疑問。沒有誰會說不應該拜觀音的!令大家即時拍案叫好。陳夢吉知道是退出的時候了,免得跟方哲賢發生爭執,便向眾人拱拱手:“在下去方便方便,各位盡興,多飲兩杯。”說完走了出去。

陳夢吉不是去茅廁,而是出了廟堂看陳飛和陳密揚收香油錢。當晚關了廟門,三人清點款項,竟收到二十餘兩之多。一人各分得八兩銀,餘下的用來買香燭。兩廟祝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竟能如此時來運轉發了財,高興得幾乎要向陳夢吉叩頭,因為這全賴陳夢吉設計所致。

以後的香油錢當然比這開光之日少多了,但由於此廟曾有“奇跡”,且被傳說得遠近聞名,來拜神者比以前則是多得多,香油收入足以維持兩廟祝的生活而綽綽有餘。二人對陳夢吉可謂感恩戴德,對假造周倉顯靈一事也一直守口如瓶。不過好些年後,有一次陳密揚跟一幫朋友喝酒,醉了,把陳夢吉要自己夜貼“尋神像告示”,先收藏周倉木雕像,後又放在關帝廟以騙鄉民諸事說了出來,才使這件“奇跡”真相大白,但那時不管對誰來說都無所謂了,而且還成了後人傳說陳夢吉多計的一個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