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取布衫夢吉仗義 重修廟周倉顯靈(3 / 3)

陳夢吉見時候到了,再拖下去鄉人的熱情會減小,便著手下一步行動。

這一天一大清早,天剛蒙蒙光,睡在村西頭關帝廟內的司祝、乞丐尚未睡醒,陳密揚起身小便,突然發出一聲驚叫:“唉呀!怪事啦!怎麼多了一個周倉?!周倉旁邊又多了一個周倉啦!”當時鄉間甚靜,其高叫之聲連廟外半裏地都聽得到。

廟內眾人立即驚醒,一個個跳將起來,一看,果然在原來那個木雕周倉像的旁邊又站著一個木雕周倉!隻是比原來的那個矮了半個頭,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也沒有了。司祝聽到外麵噪吵,慌慌張張跑出來,愣著眼繞著這個新周倉看了一圈,隨即也發出一聲驚叫:“唉呀!這個周倉就是上遊江邊原來周大將軍廟的那個周倉啊!”

這下子熱鬧了,鄉民起得早,消息立即傳遍全村,村民蜂擁而至,關帝廟內隨即擠滿了人,老村長、陳夢吉及一班鄉中紳耆也在其中。

廟裏嘈吵極了,有人說這可怎麼辦啊,一個廟裏有兩個周倉,神靈會見怪的;有人說趕快把這個周倉送回去吧,又有人反駁,原來的廟都塌了,送哪兒啊?大家正在議論紛紛,老村長看看陳夢吉:“陳師爺,原周大將軍廟的廟祝陳飛懸賞找尋神像,眾人皆知是你出的賞金。現在神像找到了,但原來的廟又塌了,你看應該怎樣安置神像呢?”

大家聽老村長這樣說,便慢慢靜下來,想聽陳夢吉的主意。這時候的陳夢吉,在村裏已是個名聲響當當的大人物了。

陳夢吉不急,等廟裏幾乎是寂靜無聲了,才往一張小木凳上一站,向眾人拱拱手,高聲道:“各位父老鄉親!十天八天前的二更天,突然風雨交加,周大將軍廟倒塌,致使大將軍無處藏身,便順流而下,大概還是未能找到藏身之處,今早便來重投故主。我等鄉人,受大將軍庇佑經年,卻令大將軍在風雨中逃難,實在是觸犯神靈,很說不過去的!現在神已顯靈,我等若再坐視不理,必遭天譴。周大將軍曾報夢與廟祝陳飛,說‘他日若本鄉為我建新廟,我必保佑此地風調雨順,居者康寧,漁者平安’。各位,這是神靈的明示啊!因此在下提議,大家應遵神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重修周大將軍廟,便神得居所,我們自可得他的福蔭,不知大家可否同意?”又看一眼老村長與各位紳耆,“不知各位紳耆意下如何?”

陳夢吉先來一番“軟硬兼施”的“神示”的議論以打動人心,緊接著就作這一提議,自然符合已被“神跡”震攝的鄉民的心意,立即就有人說好,另些人說應該應該,接著就是大部分人吵吵嚷嚷。齊聲附和。老村長見如此群情振奮,那還有什麼異議的!何況這也是本村的一大榮光事,作為做村長的,同樣麵上有光,便高聲道:“陳師爺說得對!我們理應重修周大將軍廟。神得居所,民受庇佑,此千載盛事也!而且,待廟修好後,擇吉開光,要用肩輿鼓樂送神歸廟,以表示我們鄉人的敬意。”其他紳耆也一齊附和。

陳夢吉見機不可失,立即道:“老村長所言正符合大家的心意。屆時擇吉開光,以祈神佑。”稍頓了頓,“這幾天已有不少鄉民為重修周大將軍廟捐了善款,廟祝陳飛已將其名單數額登記清楚。”一指陳密揚,“密揚,周大將軍神像是你首先發現的,我陳夢吉言而有信,你現在去陳飛處領了賞銀,要陳飛立即帶了那本隨緣樂助簿來,登記捐簽。”

陳密揚高聲應:“是!”飛也似的跑了去。當他與陳飛急匆匆趕回來時,老村長已根據陳夢吉的提議,在兩個周倉像前擺了張大桌子,並指定村中兩名童生協助陳飛登記捐款名單和數額。

這一天好像成了全村的喜慶日,村西頭這間破舊的關帝廟真是前所未有的熱鬧,前來捐款的鄉民絡繹不絕。陳夢吉先向關帝與周倉神像各上了一炷香,然後帶頭捐了十兩銀子。其他人也跟著先上香,後捐錢。老秀才梁天來曾懷疑這整件事是不是陳夢吉在搗鬼,便暗裏問陳飛和陳密揚,兩人所說均跟大家所知道的一樣,合情合理,似乎並沒有什麼秘密。陳密揚還說自己真的已得到了五十兩賞銀(其實他一錢“賞銀”也沒有得到,但他曾指天立下毒誓,決不泄密,害怕將來真的遭天轟雷劈,不得好死,因而不敢違反誓言。當時的人比較信守諾言,尤其是毒誓之類;不像現在不少人那樣把發誓當日常食生菜一般)。梁天來沒法,自己的資格聲望都不比陳夢吉差,為了麵子,捐錢也不好比陳夢吉少,便也捐了十兩。其他紳耆,有錢的有的捐十兩,有的捐三幾兩。一般鄉民,有的捐三幾錢,有的捐一錢半錢;有的實在窮,也就不捐。陳飛如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小小無拘,隻管收錢登記,看著這白花花的銀子源源而來,心裏真是又激動又興奮,拿毛筆的手都有點顫抖了。

三天下來,竟募得了一百三十兩銀子。當天便是吉日,眾鄉民就在江邊原址上,動工重修周大將軍廟。很多沒有捐錢的鄉人,便“有力出力”,無償前來幫工。一間比原廟大足足一倍的周大將軍廟在一個月後便建造竣工。廟雖不算大,也有個一廳兩廊。竣工後的第二天又正是原定的開光之日:十月十五。

是日又是一番熱鬧。

天剛拂曉,村中紳耆個個鄭重其事,穿戴得像出席文昌閣開光典禮一般,齊集關帝廟,眾多鄉民也來看這周大將軍廟開光升座典禮。廟內廟外,一時又是人頭湧湧,喧嘩嘈雜。廟裏已放好一張有柄的竹椅,兩邊各綁上一根竹杠,以便抬行。各音鼓樂與香亭(結采成亭狀,用來盛香爐,在慶典中抬著遊行。又稱香輿)、爆竹均已齊備。原來的周倉木雕像已簪花掛紅,煥然一新。手中那把新造的青龍偃月刀熠熠有光。

辰時,天大亮,老村長下令:“請神登輿。”

兩位德高望重的紳耆恭恭敬敬地把周倉像托上竹椅,頓時鼓樂喧天,鞭炮齊鳴。兩轎夫隨後起“輿”,眾紳耆扶輿而行,鄉民隨後,浩浩蕩蕩,向村中進發。一路上爆竹聲鼓樂聲伴隨,先遊本村,再遊鄰近各村,沿途鄉人加入,竟至數百之眾(當時村落的人數比今天的少得多,數百之眾的大遊行極為少見)。眾多村童四處亂跑,又笑又叫,真個熱鬧非常。直到午時,這一大群人終於來到新建的周大將軍廟。抬頭看,紅漆廟門上掛了一幅橫匾,上乃老村長陳雲滄所書“周大將軍廟”五字,門兩邊掛一幅對聯,乃陳夢吉書贈,寫的是:

當蜀吳魏之交,擾攘一時能擇主;

附劉關張而後,偏裨千古竟傳名。

橫匾、對聯均是泥金字,映正午陽光,閃閃生輝,甚是醒目。

眾人隨“輿”進入廟內,齊齊站好。廟祝陳飛站立一旁,高聲宣布:“請神升座!”老村長、陳夢吉、梁天來與幾個紳耆先恭恭敬敬地“請”周大將軍下“輿”,再恭恭敬敬地把他“扶”上基座放穩妥。鼓樂聲隨即大作,鞭炮聲震耳欲聾,眾紳耆鄉民齊齊跪倒,拈香叩拜如儀。廟內隨即香煙繚繞,不久便熏得人喉頭發幹,直想咳嗽。

由於陳密揚有首先發現周倉神像之功,已得鄉中紳耆首肯,現在與陳飛一道,榮任廟祝之職。兩人完成“恭迎神像升座”儀式後,立即開台收“香油”。由於周大將軍“走失”後又會自動“來重投故主”,如此“奇跡”傳得遠近皆知,早已“深入人心”,鄉民現在幾乎是把他看成生菩薩,當日來朝拜者絡繹不絕,香油錢收得陳飛、陳密揚從未有過的開心。

不表兩廟祝猛收香油錢,隻說當時參加開光典禮的鄉紳有十來人,多是自認飽讀經書之秀才、塾師。開光儀式完成後,這夥人連同鄉裏的一些富戶便用太公箱的錢在偏廳間開宴飲酒。席間先是天南地北的胡扯,後來便說到這個周大將軍。有個大字不識兩個的富戶稱讚梁天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請他為大家講講周倉的故事。梁天來見可以趁此機會賣弄一下自己的博學,便掀髯一笑,道:“周將軍乃綠林出身,初在臥牛山落草。後來關公因為不肯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到河北找尋兄長劉備,路經臥牛山,劉備兩夫人及車夫為強盜所劫,幸得周倉救助,殺了盜魁,追隨關公到河北做了偏將。後來關公敗走麥城,為孫權所殺,周倉聞訊,伏劍身亡以殉主。後來沉泉山關公顯聖,在雲端出現,周倉隨侍在側,代執大刀。人所共見,書有明載。確是雖為偏裨之將,而得千古留名也!”

梁天來說完,席間不少人紛紛豎得大拇指,有的讚道:“梁秀才果然博識強記,為一般人所不及!”有的道:“梁秀才真可稱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梁天來見眾人如此讚揚自己,不覺得意地捋捋胡須,哪料方哲賢看著他,突然像是忍俊不禁,竟哈哈大笑起來。

欲知方塾師為何大笑,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