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坐上火車去拉薩

2006

關鍵詞:青藏鐵路建成通車

在西藏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進藏難,難於上青天”。據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中央政府曾動用四萬多峰駱駝,組成大型駝隊向西藏運送貨物。由於自然條件險惡,平均每行進一公裏,就要留下十二具駱駝的屍體。

為了改變這一局麵,新中國成立之初,修建青藏鐵路就被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列入了議事日程。1955年,鐵道部西北設計分局派出第一支考察隊,邁出了考察進藏鐵路的第一步。但由於技術條件和時局變化,1956年後,青藏鐵路建設經曆了幾次“上下馬”的折騰。

時光飛逝,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中國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在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關注下,在千千萬萬技術人員辛勤汗水的澆灌下,曆史的鏡頭終於在這一時刻定格:2001年6月29日上午,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正式開工建設。該路東起青海西寧,西至拉薩,全長1956公裏。其中,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公裏已於1979年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北起青海省格爾木市,經納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至拉薩,全長1142公裏。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經過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裏,連續多年凍土區550公裏以上。沿線地質複雜,滑坡、泥石流、地震、雷擊等災害頻繁。

2006年7月1日,經過十多萬築路大軍曆時五年的艱苦奮戰,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正式宣告建成。這不僅破解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技術難題,而且使這一鋼鐵大動脈提前一年建成通車,創造了多項世界鐵路之最。至此,青藏鐵路全線勝利建成通車。

巍巍昆侖山彰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魅力,曲曲沱沱河盡釋“長江之水天上來”的神韻,如此令人心馳神往的風景終於可以坐在火車上就能看到了,怎能叫人不興奮、不激動呢?不僅如此,青藏鐵路的建成結束了占全國八分之一國土麵積的西藏自治區不通鐵路的曆史,徹底改變了過去“出國容易進藏難”的困境,更加強了內地與青藏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流動。

13億人民、13萬鐵路建設大軍團結一心,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天路——青藏鐵路,它是人類千百年來對青藏高原不斷認識、探索的結果,也是中華民族在世界屋脊創造的奇跡。它像一串珍珠,鑲嵌在祖國的雪域高原。

青藏鐵路

2006

坐上火車去拉薩

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廢止農業稅,結束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曆史,延續2600多年的農業稅終於走進了曆史博物館。廢止農業稅,標誌中國農民命運、中國農村麵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更是中華文明史上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