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西氣東輸謀發展

2004

關鍵詞:西氣東輸

秋天的秦淮河畔,槳聲燈影,碧波蕩漾,一幅金陵古都畫卷展現在世人麵前。家住南京的市民陸先生在這樣的美景中連連稱讚道:“自從西氣東輸工程投產運營,南京的空氣和環境明顯好了!”

正如陸先生感慨的一樣,截至2010年9月,西氣東輸工程已累計向南京市居民和企業供氣77億立方米,相當於代替了963萬噸煤,減少了50萬噸有害物質排放。另據中石油統計,西氣東輸工程建成以來累計替代標準煤8000萬噸,減少有害物質排放360萬噸,許多東中部城市再現了藍天碧水。

藍藍的天上白雲朵朵,胡楊在一望無際的沙海裏展示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是位於祖國大西北新疆獨特的美麗畫麵。在那片奇特的土地上,不僅有著美麗的風景、勤勞的人民,更有著非常豐富的資源。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及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這“三山夾兩盆”的特殊地形,構造了新疆的整體地貌布局。多山,使得新疆礦產資源豐富;而兩大盆地,則孕育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是西部帶給祖國的巨大寶藏。經過勘測,在新疆塔裏木盆地,天然氣資源量達到8萬多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資源總量的22%。而在塔裏木北部的庫車地區,天然氣資源擁有量2萬多億立方米,是塔裏木盆地中天然氣資源最富集的地區,具有形成世界級大氣區的開發潛力。塔裏木盆地天然氣的發現,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等國之後的天然氣大國。

為了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東、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長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有效治理大氣汙染,2000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準啟動西氣東輸工程。

西氣東輸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標誌性工程,是僅次於長江三峽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資項目。這個巨大的工程全長約4000公裏,起於新疆輪南,途經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以及浙江10省(區、市)66個縣,貫穿我國東西,把浩瀚沙漠與東海之濱緊緊連接在一起。管道工程經過戈壁沙漠、黃土高原、太行山脈,穿越黃河、淮河、長江,是目前我國管徑最大、管壁最厚、壓力等級最高、技術難度最大的管道工程,創造了多個國內天然氣管道的領先紀錄,也創造了世界管道建設史上的高速度。

2004年10月1日,西氣東輸工程全線貫通並正式投產運營,大大加快了新疆地區以及中西部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西氣東輸工程的投產運營,再一次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智慧與氣魄。

建設中的西氣東輸工程

2004

西氣東輸謀發展

西部大開發是中國政府為協調區域發展而采取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餘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2000年1月,國務院成立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擔任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