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眾誌成城抗“非典”(1 / 1)

83.眾誌成城抗“非典”

2003

關鍵詞:抗擊“非典”

就在2003年戰火染紅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空的時候,另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序幕正在亞洲大陸的另一端悄然拉開。這場戰爭,就是抗擊“非典”。在今天的中國,幾乎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認識的人,都已熟知SARS這個單詞所代表的內涵。

經曆過那場戰爭的人們都不禁感慨,如果當時第一例病人得到有效控製,如果從最開始就像後來那樣進行隔離,如果……然而,危機麵前,任何顛覆現實的假設都已經變得沒有意義。也許,這場災難注定就是偶然中的一個必然;也許,2003年的這個春天注定就是一個不平凡的春天。

2002年12月22日,一名危重病人從廣東河源轉入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這位病人症狀十分奇怪:持續高燒、幹咳,陰影占據整個肺部,使用任何醫治肺炎的抗生素均無效果。兩天後,河源傳來消息,救治該病人的當地一家醫院8名醫務人員感染發病,症狀與病人相同。一時間,鍾南山院士震驚了,醫療界震驚了。這種怪病最後被稱為“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種比普通肺炎可怕百倍的傳染病,死亡率高達3%以上,它不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際往來。

在這場沒有硝煙、不見敵人的戰鬥中,每個人都在前線,“萬眾一心”的詞語開始在各種媒體上頻頻出現,沒有其他任何話語比這個詞更能準確描述中華民族此刻的精神狀態。葉欣、鄧練賢、李曉紅……人們含淚記住了這些為救治患者而犧牲的生命,也記住了千千萬萬從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南丁格爾精神中獲得勇氣、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

經過兩個多月的抗爭,2003年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宣布,北京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明顯緩和,已符合世衛組織有關標準,因此,解除對北京的旅行警告,同時將北京從“非典”疫區名單中排除。至此,標誌著中國人民抗擊“非典”的戰鬥取得了初步勝利。

劫後餘生的幸運固然可喜。然而,對於一個理性或者從這次災難中學會理性思考的民族來說,經曆了這場付出巨大代價的災難後,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反思那些關於自然的痛,去沉澱那些關於生命的領悟。

聞名中外的抗擊“非典”醫院——北京小湯山醫院

2003

眾誌成城抗“非典”

胡錦濤提出,抗“非典”精神表現為: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