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發展才是硬道理
1992
關鍵詞: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
1992年南國早春,深圳蛇口碼頭迎來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他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祖國的南海大地上,他寫下了關於中國改革的巨幅詩篇,從那一刻起,改革的序曲從東方向全國奏響,天地間蕩起了滾滾的春潮。
開始於1978年底的改革開放,到1992年轉眼間走過了13年的曆程。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不是一帆風順,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東歐和蘇聯劇變,更為社會主義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改革,還要繼續下去嗎?改革,會改到社會主義的反麵去嗎?不僅一般的群眾感到迷茫,甚至有些高層人士也認識不清。改革開放之路,走到了一個關鍵點,是前進,還是後退?
命運攸關的時刻,曆史的腳步也顯得格外沉重。蘇聯解體後不到一個月,88歲高齡的鄧小平同誌以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開始了他的南方之行。其間,他堅定地表示,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為了解決困擾全國人民的改革目標、改革道路問題,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提出“三個有利於”標準。根據這一標準,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本質問題解決後,鄧小平還對計劃和市場的關係等重大問題作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全麵、最明確的闡述,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並提醒我們: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這是一個在長久曆史時期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
這次南方之行,鄧小平邊走邊看,邊看邊談,以洞察曆史風雲的睿智解開了國際局勢巨變後籠罩在人們心頭的一個個謎團。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開,鄭重地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寫進黨章。5年後的中共十五大,將這一理論命名為鄧小平理論並寫進黨章,成為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的黨的指導思想,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從此不可逆轉。
不發展經濟隻能是死路一條,“發展才是硬道理”,這是鄧小平在南方發出的強硬聲音。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關口,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改革開放合為一體,再次以他特有的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精神,為中國指明了發展道路,強有力地助推了中國改革的航船。
在深圳,絡繹不絕的遊客瞻仰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巨幅畫像
1992
發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江澤民代表黨的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大會明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