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千古奇冤在皖南

1941

關鍵詞:皖南事變

隨著全麵抗戰的開始,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日益強大,這引起了國民黨的極度不滿和擔憂。當時,國共兩黨尚處於抗日合作時期,但國民黨內部反共、恐共之流已經開始蠢蠢欲動,希望扼殺共產黨的力量。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強令黃河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黃河以北。中國共產黨從維護抗戰大局出發,答應將皖南的新四軍調離,不料這竟是一場慘劇的開始。

1941年1月4日夜晚,奉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9000餘人,由涇縣雲嶺地區出發,準備分左、中、右三路縱隊,經江蘇南部向長江以北轉移。5日,部隊行至茂林地區時,遭到顧祝同無預警的包圍和襲擊。6日,在蔣介石的命令下,顧祝同與上官雲相率第三戰區第32集團軍之52師、40師8萬多人,向新四軍發起總攻,並強令“徹底加以肅清”。1月7日,新四軍到達旌德以北的星潭地區,被國民黨部隊阻住。新四軍軍長葉挺決心強攻星潭,殺開一條血路繼續前進。但可惜這個意見未被采納,貽誤了戰機,被迫循原路返回雲嶺以西。8日,上官雲相所部憑著絕對優勢的兵力和武器,向新四軍瘋狂發起攻擊。上官雲相還傳達了蔣介石的手令:活捉葉挺獎十萬元,活捉項英、袁國平各獎五萬元。1月12日晚,葉挺在石井坑親自組織突圍。雙方火線衝突進行了七天七夜,新四軍因兵力薄弱陷於絕境。為保全部隊,葉挺根據中共中央東南局副書記饒漱石的意見,致書上官雲相,指責其“背信棄義”,表示願往上官雲相總部協商。14日,葉挺一到上官雲相總部即被扣押,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於突圍時陣亡,副軍長項英突圍後被叛徒殺害。新四軍茂林陣地完全被占領。全軍約9000人,除約2000人在黃火星、傅秋濤率領下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陣亡。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葉挺交付“軍法審判”。

這一事件,由於發生在安徽南部,史稱“皖南事變”。新四軍在這場事變中損失慘重,本應上戰場抗日軍、殺日寇的共產黨軍人,慘死在同樣是中國人的國民黨軍隊的槍口之下。

周恩來在獲悉皖南事件之後,在《新華日報》上憤然寫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皖南事變是一曲悲劇,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1941

千古奇冤在皖南

1941年4月27日,中央政治局批準《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邊區的民意機關和政府中,人員分配實行“三三製”原則,共產黨員大體占三分之一,左派進步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中間分子和其他分子大體占三分之一。共產黨員必須與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