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指引抗戰勝利的法寶(1 / 1)

18.指引抗戰勝利的法寶

1938

關鍵詞:《論持久戰》發表

在全球最聞名的軍校——美國西點軍校裏,有兩部中國的軍事書籍被奉為學生必讀之書。一部是自古以來便名揚中外的《孫子兵法》,另一部是《論持久戰》。說起《論持久戰》,時間得追溯到1938年,中國抗日戰爭持續了近一年的時候。那時,對於中國抗日戰爭是否能取得勝利,國內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速勝論”,許多人認為依靠國民黨的正規軍,中國抗日戰爭將很快取得成功;另一種說法是“亡國論”,認為麵對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中國抗戰很難取得成功。然而,經曆十多個月的抗戰,這兩種說法都沒有得到印證。究竟中國的抗日戰爭將走向何處去?毛澤東撰寫的《論持久戰》,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回答。

據說,毛澤東從1938年5月初開始,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寫成《論持久戰》。著名西方學者羅斯·特裏爾在《毛澤東傳》一書中,對毛澤東撰寫《論持久戰》的過程有這樣一段描述:毛坐在窯洞裏的書桌邊,微弱的燭光照著他慘白的臉。他兩天沒有睡覺,隻吃了一點點,筆記本旁邊放著一塊石塊,毛手臂酸疼時就緊握幾下石塊,使手指頭得到鬆動。5天後,寫滿了毛桀驁不馴獨特草體字的稿紙已有一大摞,而毛的身體重量減輕了,眼睛充滿了血絲。第7天,毛因痛跳了起來,他右腳上穿的鞋被火盆中的火燒了一個洞,而他還在沉思。他喝了一杯白酒,想一鼓作氣接著把《論持久戰》的最後一部分寫完。可是,到了第8天,他頭疼得厲害,一陣子昏厥。醫生給他診斷後,他仍然繼續撰著。到了第9天,終於完成了這篇長達5萬字的論文。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闡述了中日雙方的四個基本特點,即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前進、敵寡助我多助。同時,毛澤東作出了中國不會死亡,也不會速勝,隻要堅持艱辛、持久的抗戰,最後勝利一定屬於中國的論斷。毛澤東同時強調,持久戰的基礎在於廣大民眾。

《論持久戰》麵世後,贏得了巨大反響。不僅共產黨內部讚同毛澤東的判斷,國民黨人蔣介石、白崇禧也表示認可。之後,國內民眾紛紛閱讀此文,提高了抗戰的士氣。更重要的是,《論持久戰》對指導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提供了正確的戰略指導。事實上,抗日戰爭正是按照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所預料的那樣發展,在經曆了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後,中國人民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

1938

指引抗戰勝利的法寶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作了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和會議總結,要求全黨肩負起領導抗日戰爭的重大責任。全會批準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線,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