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盧溝橋畔槍聲起
1937
關鍵詞:抗日戰爭全麵爆發
1937年,在中國傳統的農曆紀年中,是農曆丁醜年(牛年)。縱觀世界曆史長河,這似乎並不是什麼特殊的年份,但對於中國的曆史和整個中華兒女來說,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年份。為了占領中國,日本在這一年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從1937年5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頻繁舉行實彈演習。五六月間,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和駐天津的中國駐屯軍司令部頻頻開會,加緊策劃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晚10時,日軍在距北平十餘公裏的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在這個過程中,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當局當然沒有同意他們的無理要求。遭到拒絕後,日軍終於撕下偽裝,向中國駐軍發起進攻,包圍宛平縣城。當時中國駐守宛平縣城的第二十九軍官兵奮起反抗,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據後來親曆戰爭的退役老人回憶:當時有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而駐守在盧溝橋北邊的一個連的戰士,戰鬥到最後隻剩下4人。這一事件,被稱為“七七”事變,也叫盧溝橋事變。
日軍發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7月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電全國,指出隻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不讓日本占領中國”、“為保衛國土流血”的口號傳遍神州大地。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政府決定向華北增兵,擴大侵略戰爭,這種形勢迫使國民黨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日本的態度。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提出了解決事變的最低限度條件,表示了中國政府的抗戰決心。
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看中國近代史,盧溝橋事變不僅拉開了8年抗日戰爭的序幕,也促進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從整個世界的角度來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從此以後,紅色的戰火在中國大地上熊熊燃起,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如火如荼。可以說,盧溝橋畔的槍聲點燃了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由此,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頻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預示著中華民族必將贏得反對外來侵略戰爭的勝利。
盧溝橋
1937
盧溝橋畔槍聲起
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23日,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談話的發表,宣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標誌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