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南昌起義開天地
1927
關鍵詞: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夜晚的南昌城內,風雨飄搖,草木皆兵。這注定是個不眠之夜,因為在這裏即將上演一場開創中國民主革命新局麵的武裝起義。
當嘹亮的槍聲劃破夜空的寧靜時,無數的衝喊聲回蕩在南昌城內。在這裏誕生了第一支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這是一支不平凡的軍隊,因為它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序幕。
1927年,由於蔣介石和汪精衛相繼叛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中國共產黨為了挽救革命,派遣李立三、鄧中夏等同誌前往九江,準備組織中共在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力量,聯合國民革命軍第12師師長張發奎重返廣州,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但是,那時張發奎已經站在汪精衛一邊,使原來的計劃落空。中共中央遂決定采取獨立的軍事行動,集中武裝力量,在南昌舉行武裝暴動,並派周恩來赴南昌領導組織。
7月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並在江西大旅社召開會議,宣告中共前敵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會由周恩來任書記,李立三、惲代英、彭湃任委員。會議決定賀龍任起義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起義時間定於7月30日晚。由於張國燾的阻撓,起義時間推遲到8月1日淩晨4時,但因起義時間泄露,前敵委員會決定將起義提前到8月1日淩晨2時。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中國共產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2萬多人舉行起義,經過4個多小時的激烈戰鬥,殲敵3000多人,起義部隊占領了南昌城。
8月1日9時,在南昌城召開了由起義領導人和各省市及海外華僑代表共40餘人參加的聯席會議,選舉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賀龍、周恩來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宋慶齡、鄧演達等7人組成主席團。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番號,由賀龍任代理總指揮、葉挺任代理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命令張發奎、朱培德向南昌進攻,起義軍按中央在起義前的決定向南挺進。8月3日至5日,起義部隊先後撤離南昌。但是起義軍沒有注意與當地農民運動相結合,到9月下旬,起義軍在廣東潮汕地區遭強敵圍攻,起義宣告失敗。保留下來的起義軍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等率領下,轉戰湘南,另一部分轉入海陸豐地區繼續鬥爭。
南昌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創建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南昌起義(油畫)
1927
南昌起義開天地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