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卅”熱浪卷中華
1925
關鍵詞:“五卅”運動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2000餘人,湧上街頭示威,抗議日本資本家殘殺顧正紅、抓捕學生的暴行。以英國為首的租界當局,出動武裝巡捕,拘捕學生,僅老閘捕房一處,就拘捕了上百名學生。對於帝國主義的野蠻行徑,學生、市民極為憤怒。當日下午,便有1萬多群眾包圍老閘捕房,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國捕頭竟下令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槍,幾十個外國巡捕一齊射擊,實行慘絕人寰的屠殺,當場打死13人,打傷數十人,抓捕40多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當時年僅20歲的顧正紅,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和罷工鼓動隊,積極投身罷工運動,並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麵對帶槍的日本資本家及其打手,他毫無懼色,據理力爭。日本資本家人性滅絕,惱羞成怒,殘忍地朝顧正紅連開數槍,他中彈身亡。顧正紅被殺,成為“五卅”運動爆發的直接導火線。
慘案發生後,上海市工商學聯合會召開20餘萬人的反帝示威大會,開始罷工、罷市、罷課,號召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以上海為中心的“五卅”運動很快波及全國,形成了一場全國規模的反帝運動。這次運動繼五四運動之後,進一步喚醒了中國人民的反帝精神和民族意識,並且成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國大革命風暴的序幕。
當時,美、英、日等帝國主義和各地軍閥狼狽為奸,互相爭奪,並且對中國人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他們在華投資,開辦工廠,搜刮財富。僅1924年,就從中國攫走20億銀元。帝國主義的壓榨,使工人們無比憤恨,也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怒,形成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的抗議運動。全國各地約有1700萬人,從通商都市到偏僻鄉鎮,到處響起“打倒帝國主義”、“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怒吼。
“五卅”運動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對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五卅”運動的鬥爭中得到鍛煉,培養造就了大批幹部,黨組織也得到發展,並積累了反帝鬥爭的經驗,為以後黨領導大規模的群眾鬥爭奠定了基礎。
“五卅”運動場景
1925
“五卅”熱浪卷中華
1925年10月1日,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東征軍由蔣介石任總指揮,周恩來任總政治部主任。在省港罷工工人和東江農民的支持下,東征軍很快收複潮汕兩地,11月初收複東江,廣東革命根據地基本上實現了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