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宗璞創作年表(1 / 3)

16、宗璞創作年表

1928年

7月26日(農曆六月十日),生於北平海澱成府槐樹街十號。父為取名鍾璞。原籍河南唐河祁儀鎮。

1943年

寫滇池海埂之散文(佚題)刊於昆明某刊物,署名“簡平”。

1948年

小說《A·K·C·》(法文,意為“打碎它”),天津《大公報》,發表日期佚失,署名“綠繁”。

1957年

小說《紅豆》,《人民文學》7月號,署名“宗璞”(此後凡署名“宗璞”者不再說明)。童話《尋月記》,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1月出版,署名“馮鍾璞”。

1959年

散文《山溪——小五台山林區即景》,《新觀察》16期。

1960年

小說《桃園女兒嫁窩穀》,《北京文藝》11月號。譯作《繆塞詩選》(與陳澂萊合譯十七首,署名馮鍾璞。另三首譯者為沈寶基、聞家駟),人民文學出版社12月出版。

1961年

散文《西湖漫筆》,《光明日報》8月12日。童話《湖底山村》,《人民日報》6月25日。

1962年

散文《墨城紅月》,《光明日報》9月20日。小說《不沉的湖》,《人民文學》7月號。

1963年

小說《後門》(編輯部改題為《林回翠和她的母親》),《新港》2月號;《知音》,《人民日報》11月26日。童話《鹿泉》,《山花》2月號。

1978年

小說《弦上的夢》,《人民文學》12月號,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童話《花的話》,《人民文學》6月號。

1979年

散文《湖光塔影》,《旅遊》創刊號。小說《我是誰》,《長春》12月號。童話《吊竹蘭與蠟筆盒》,《北京文學》2月號;《露珠兒和薔薇花》,《兒童時代》11期。譯作《拉帕其尼的女兒》(霍桑小說),《世界文學》1期;《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韓素音作品,宗璞譯一至八章),北京出版社7月出版。

1980年

散文《廢墟的召喚》,《人民文學》1月號;《螢火》,《散文》6月號;《柳信》,《福建文藝》9月號;《爬山》,《光明日報》10月5日;《鋼琴詩人——肖邦》,《文彙增刊》7期。小說《三生石》,《十月》3期,獲首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全息照相》,《北方文學》9月號;《米家山水》,《收獲》5期;《心祭》,《新港》11月號;《魯魯》,《十月》6期,獲《十月》文學獎。童話《書魂》,《人民文學》6月號。

1981年

散文《不要忘記》,《十月》5期;《我的澳大利亞文學日》,《世界文學》6期;《澳大利亞的紅心》,《人民日報》8月8日。小說《蝸居》,《鍾山》1期;《團聚》,《人民文學》2月號;《熊掌》,《文彙月刊》10月號。童話《貝葉》,《當代》4期。

散文集《宗璞小說散文選》,北京出版社4月出版。

中篇小說《三生石》,百花文藝出版社4月出版

1982年

散文《綠衣人》,《人民日報》1月7日;《水仙辭》,《天津日報文藝雙月刊》1期;《紫藤蘿瀑布》,《福建文學》7月號;《哭小弟》,《人民日報》12月27日。小說《核桃樹的悲劇》,《鍾山》3期,獲《鍾山》文學獎。童話《石鞋》,《北京文藝》3月號;《冰的畫》,《少年文藝》4期。譯作《信》(懷特小說),《世界文學》3期(署名“馮鍾璞”)。

1983年

散文《羊齒洞記》,《十月》4期;《潘彼得的啟示》,《天津文學》10月號。小說《誰是我》,《北京文學》8月號。童話《紫薇童子》,《人民文學》10月號;《關於琴譜的懸賞》,《兒童時代》12期。譯作《花園茶會》《第一次舞會》(曼斯菲爾德小說),收入《曼斯菲爾德短篇小說選》,上海譯文出版社9月出版(署名“馮鍾璞”)。

1984年

散文《奔落的雪原》,《散文》4月號;《沒有名字的墓碑——關於濟慈》,《北京文學》6月號;《寫故事人的故事——訪勃朗特姊妹的故居》,《文彙月刊》7月號;《他的心在荒原——關於托馬斯·哈代》,《人民文學》8月號;《在黃水仙的故鄉》,《上海文學》10月號;《看不見的光——彌爾頓故居及其他》,《花城》6期;《安波依十日》,《三月風》創刊號。童話《總鰭魚的故事》,《少年文藝》4期,獲全國首屆優秀兒童文學獎;《郵筒裏的火災》,《童話》8月號;《紅菱夢跡》,《作家》9月號。論文《試論曼斯菲爾德的小說藝術》,《國外文學》2期(署名“馮鍾璞”)。

童話集《風廬童話》,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8月出版。

1985年

散文《三峽散記》,《光明日報》6月30日。小說《青瑣窗下》,《人民文學》8月號;《泥沼中的頭顱》,《小說導報》10期。童話《無影鬆》,《東方少年》1期,收入台北光複書局《中國創作童話》;《星之淚》,《兒童時代》5月號。論文《打開常春藤下的百葉窗——伊麗莎白·波溫研究》,《世界文學》3期(署名“馮鍾璞”)。譯作《星期日下午》《鬼戀人》(波溫小說),《世界文學》3期(署名“馮鍾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