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宗璞創作年表(2 / 3)

1986年

散文《送黎遄》,《光明日報》2月9日;《恨書》,《青海湖》3月號;《丁香結》,《散文》3月號;《秋韻》,《北京文學》3月號;《霞落燕園》,《中國作家》4期;《彩虹曲社》,《天津文學》8月號、《女作家》3期;《嶺頭山人家》,《散文世界》10月號。

1987年

散文《九十華誕會》,《東方紀事》紀事卷1—2卷;《三訪鯊灘》,《人民日報(海外版)》8月31日。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第一卷《南渡記》第一二章(《方壺流螢》《淚灑方壺》),《人民文學》5、6月號。

散文集《丁香結》,百花文藝出版社4月出版。

作品集《宗璞代表作》,黃河文藝出版社12月出版。

1988年

散文《辭行》,《青年散文家》3期;《找回你自己》,《中國婦女》5月號;《三幅畫》,《鍾山》5期;《小東城角的井》,《女聲》11月號。

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第一卷《南渡記》,《海內外文學》2期。人民文學出版社9月出版,獲“炎黃杯”人民文學獎。

1989年

散文《賣書》,《散文》1月號;《行走的人——關於〈關於羅丹——日記摘抄〉》,《人民日報》1月26日;《記馮友蘭與梁漱溟的一次會晤》(編輯部改題為《對〈梁漱溟問答錄〉中一段記述的訂正》),《光明日報》3月21日;《燕園石尋》,《人民文學》5月號;《好一朵木槿花》,《東方紀事》2期;《“熱海”遊記》,《散文》12月號。童話《童話三題》(《鏽損了的鐵鈴鐺》、《碎片木頭陀》、《遺失了的銅鑰匙》),《上海文學》1月號。譯作《譯文一束》(瑪克辛·洪·金斯頓散文《我們的第一所房屋》、羅桑塔·懷特曼詩《雙聲變奏》、艾麗思·福爾頓詩《一切罩單都應是白色》)並序,《文彙報》6月1日。

1990年

散文《風廬茶事》,《光明日報》2月22日;《燕園碑尋》,《文彙報》3月8日;《無盡意趣在“石頭”——為王蒙〈紅樓啟示錄〉寫》,《讀書》4月號;《燕園樹尋》,《文彙月刊》6月號;《讀書斷想》,《中國婦女》8月號;《報秋》,《散文》10月號;《燕園墓尋》,《隨筆》6期。

小說集《弦上的夢》,台灣新地出版社3月出版。

1991年

散文《心的囑托》,《文彙報》1月2日;《三鬆堂斷憶》,香港《明報月刊》12月號、《讀書》12月號。

作品集《宗璞》,人民文學出版社6月出版。

1992年

散文《燕園橋尋》,台灣《聯合報》4月10日、《鴨綠江》1993年9月號;《悼張躍》,《文彙報》5月10日;《從“粥療”說起》,《收獲》3期;《星期三的晚餐》,台灣《聯合報》7月15日、《隨筆》6期。小說《一牆之隔》,《鍾山》6期。

1993年

散文《三鬆堂歲暮二三事》,台灣《聯合報》1月16日、《隨筆》3期;《貓塚》,《美文》1期;《送春》,《散文天地》1期、《散文海外版》3期;《孟莊小記》,香港《大公報·文學》3月17日、《江南》3期、《散文海外版》5期;《〈叢竹間燕園的家書〉讀後》,《文彙報》9月5日;《花朝節的紀念》,《中華散文》創刊號;《今日三鬆堂》,《東方文化》創刊號;《客有可人》,《光明日報》12月4日;《鬆侶》,《中國殘疾人》12月號;《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的某一天》,收入《宗璞散文選集》。小說《朱顏長好》,美國《世界日報·小說世界》8月13日、14日,《收獲》5期;《勿念我》,台灣《聯合報·文學》9月4、5、6日,《天涯》9月號;《長相思》,香港《大公報·文學》9月22日、29日,《作品》11月號。

小說集《紅豆》,海峽文藝出版社8月出版。

散文集《宗璞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2月出版。

1994年

散文《一九九三年歲末五日記》,《光明日報》1月31日;《藥杯裏的莫紮特》,《音樂愛好者》1月號;《道具》,《散文天地》2月號;《風廬樂憶》,《愛樂》創刊號;《書當快意》,《書摘》6月號、《光明日報》6月17日;《夢回蒙自》,《華人文化世界》3期;《養馬島日出》,《膠東文學》9月號。小說《甲魚的正劇》,《作品》9月號、香港《大公報》9月28日;《胡子的喜劇》,《十月》5期,獲《十月》文學獎。

散文集《燕園拾痕》,中原農民出版社4月出版。

散文集《鐵簫人語》,春風文藝出版社7月出版。

1995年

散文《促織,促織》,《散文海外版》1月號;《三千裏地九霄雲》,《中國作家》1期;《向曆史訴說》,收入《馮友蘭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2月出版;《祈禱和平》,《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10日;《〈幽夢影〉情結》,《新劇本》4期。長篇小說《野葫蘆引》第二卷《東藏記》(一、二章),《收獲》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