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拂塵,拂塵的柄呈白色,卻隱隱七彩光華流動。高高的發髻上插著一根一頭粗一頭細的小棒,兩道斜飛入鬢的劍眉之下,是一雙細長的丹鳳眼。他的相貌頗為俊秀,雖非俊美到驚世駭俗人神共憤,卻如清風拂麵,觀之忘倦。看著他的模樣,讓人忘了他五官的形狀,隻覺得神韻天成,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山有情,萬物生動,全都在他眉宇之間。石猴一時看呆了。

直到旁邊一個童子悄聲提醒:“還不趕快謝師父賜名!”石猴方如夢初醒道:“謝師父賜名,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了!”

菩提望著他,沉聲道:“窺見未來,可是極大的福緣和福報。萬望你珍之惜之,切莫毀於行止。”說罷又道:“我看你鬼鬼祟祟,探頭探腦,有什麼不解快問罷。”

悟空鬼鬼祟祟、探頭探腦道:“師父,您老人家為何這般年輕?”

菩提祖師道:“真人金丹大成後,即可永駐容顏。對於仙家,則是相由心生。”

悟空點頭,心裏暗道:原來福祿壽三星那古稀之歲、耄耋之齡的容貌,也是相由心生。

作者有話要說:繼續: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風飄大雪,僧思拜佛履層冰)末,書中雲:“誤踏層冰傷本性,大丹脫漏怎周全?”五十六回(神狂誅草寇,道昧放心猿)末:“心有凶狂丹不熟,神無定位道難成。”“心有凶狂丹不熟”與老子說的“馳騁狩獵,令人心發狂”的意思是一樣的,心狂的後果是丹道受挫折。 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訴苦,假猴王水簾洞謄文)中間雲:“身在神飛不守舍,有爐無火怎燒丹。” 肉身即是爐鼎,心念即是爐火,至於“內丹”,最通俗地說,就是那個原本、原初、純淨的自我,那一點唯心的靈識。(這個是作者的自我解讀)五十八回末:“神歸心舍禪方定,六識祛降丹自成。”“六識祛降”即“祛褪六賊”。 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一調芭蕉扇)開頭:“收來安放丹爐內,煉得金烏一樣紅。” 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近尾:“火煎五漏丹難熟,火燎三關道不清。”“五漏”通常指五髒受到傷損。 八十三回題目:“心猿識得丹頭,姹女還歸本性。” 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開頭:“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從容玉性枯”。 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中間:“大丹自古宜長守,一失原來到底虧。” 九十三回(給孤園問古談因,天竺國朝王遇偶)近尾:“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難成恨惡緣。” 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剗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中:“古來妙合參同契,毫發差殊不結丹。”《周易參同契》是東漢魏伯陽所作,被譽為“萬古丹經王”。 到九十九回,已經取經成功,見到佛麵,所以書中還說:“秉證三乘隨出入,丹成九轉任周旋。”“丹成識得本來麵。體健如如拜主人。”

☆、第〇〇七回

第〇〇七回:

太古遂初誰傳道,

修行之事本逆天

那悟空得了姓名,祖師即命大眾引悟空出二門外,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悟空學的甚快,眾師兄很快就沒什麼可教他的了。悟空一日偷偷溜進師父的居所,纏了半天,菩提祖師被纏不過,隻得允了他,明日開壇講道。

第二日,眾人裝束整齊,簇擁著菩提祖師高登瑤台。祖師環顧台下,道:“悟空,按本門規矩,新入門者須向師長提一問題,於修道有何存疑,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