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奇道:“那你怎麼坐了這般短的功夫?”

石猴笑道:“我像是欲成佛之人?”

太子無奈,隻得老老實實坐在禦花園中的一棵菩提樹下。問道:“怎生打坐?”

石猴言簡意賅道:“……嗯,調息入定。眼睛似閉似睜,卻既不能閉,又不能睜。至於其他的……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你自己慢慢領悟罷。”說罷,美猴王吩咐侍衛看好太子,任何人不得打擾,便竄上菩提樹,尾巴纏住樹枝,懶洋洋地曬著太陽,不多久就睡了。

一覺醒來,天已擦黑。石猴從菩提樹上跳下來,看太子已出定,便問道:“阿加,感覺如何?可曾跟我似的睡了?”

阿加太子麵有喜色,搖頭道:“不曾睡著。雖說心神無比安穩,卻異常清醒又其樂融融,隻覺周身上下,無一處不舒適,無一處不安樂,無一處不自在,無一處不喜悅。如盛夏微風、寒冬暖爐,不可名狀,不可言傳。兩眼微閉,而花園裏的一切都在眼前,就連四周的牆壁也不再是障礙,整個宮殿、整個王城都依稀可見,我還看見你在頭頂上睡得口水直流,莫不是夢見桃子了罷……”

石猴急道:“打住,打住,你小小年紀卻能如此心境徹悟,學業精進,將來未必不能成佛。”

小太子微笑,心裏暗道:“你身不滿五尺,竟大言不慚說我小小年紀,也忒沒說服力了。”轉念一想,或許這隻猴子年紀確實不小,老得都成精了。阿加雖剛滿十六歲,卻比那猴子老成持重許多,也不妄言,隻道:“學海無涯,承你吉言罷。”

一日,二人用飯間,太子吃著吃著,忽然食不下咽道:“猴子,你瞧,人自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就要忍受痛苦,備受磨難,造諸惡業。是什麼給人造成這麼多生苦呢?”

石猴大快朵頤道:“你看看你啊,我的好太子,好端端吃著飯竟然想起‘生苦’。有時我當真詫異,你生在深宮,榮華富貴,怎生總有這許多慨歎?我倒覺得人生樂事多多,哪有那麼痛苦?不過,也合該你與佛有緣,今夜子時,菩提樹下,我傳你‘生苦’。”說的一板一眼,大言不慚。

夜間子時,風移影動,萬籟無聲。太子盤腿坐於菩提樹下,石猴卻坐不住,走來走去道:“有人覺得,人一生下來就要承受諸般苦難,我雖對此持保留意見,卻不妨給你講解。造成這種惡果的根源,其一是貪。貪是人的本性,亦是人的動物性。你看,世間萬物,魚蟲鳥獸,為爭奪配偶,領地和水食,哪個不爭的頭破血流?對於人間有限的樂境,一味地奮爭不已,雖不能說是錯,卻極易讓人自私自利,乃至損人利己。其二是嗔……”

隨著石猴的言語,阿加慢慢進入另一層更深的定境。他的話如同誦經之聲,如同滾滾雷音,在耳邊轟鳴,在心中鐫刻。

“……第五我忘了……其六是不正己,即思維不正,鄙陋偏差,一意孤行,自尋煩惱……”

“第五我忘了”這話,讓人啼笑皆非,太子心神一動,差點走火入魔,幸虧他趕緊收斂心神,才沒釀成大禍。

生苦有六,這是美猴王穿越前,被導演逼著看的。第五條他是當著忘了。

王宮這個銷金窟,世人但求進而不出,美猴王卻漸漸倦了。這一日,石猴給阿加講了“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後,忽然覺得自己該離開了。一者,他已經沒什麼可跟阿加說的了;二者,他自己也要繼續去尋仙訪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太子也想跟石猴一道而行,無奈淨飯王堅決不許,隻得十裏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