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學的中醫 第二章中醫與西醫的差異(2 / 2)

從人體的經絡中可以發現在手上的六條經絡(心、小腸、肺、大腸、心包和三焦)中,存在著三對相應關係。心和小腸一對,經絡的本體均深藏在手臂的中間,則每一對經絡的最裏層極為接近,經絡的變化應該是同步的。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肺和大腸,以及心包和三焦。

心包和三焦主要掌管人體的血和氣。心包主血,三焦主氣,是人體的能量係統,可以先從十二個子係統中移出,剩下十個子係統。

手上三對相應髒腑的經絡。心經和小腸經、肺經和大腸經、心包經和三焦經實際的距離非常接近。

在臨床上也發現這些相鄰經絡的器官的確存在著非常近似的同步變化。例如,當肺部受寒或排寒氣時,大腸會有相應同步的反應。通常在感冒期間,大便會隨著感冒而出現便秘的狀態,當大便開始通暢時,感冒也就快好了。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腿上的經絡,脾經和胃經、肝經和膽經、腎經和膀胱經,都是成對存在著。進一步分析每一對內髒,可以發現其中必定有一個是實心或者內部存在著複雜結構的內髒,另一個則是空心的容器,而每一對內髒之間也存在著許多相似的同步反應。於是把實心或存在著複雜結構的內髒則定義為髒,空心的容器定義為腑。每一對髒腑則定義為“表裏對應”。

人體手上有六條經絡,其中存在著三對的組合,雖然經絡可以從皮膚的表麵定義,但是真正的經絡在身體的內部。針刺穴位時,心經和小腸經、心包經和三焦經、肺經和大腸經的實際針尖位置是非常接近的,每一對接近的經絡,在經絡部位的變化是互相緊密影響的。雖然心髒和小腸、肺和大腸的實際位置並不在一起,但是其運行會受到經絡的實際影響。因此,相鄰經絡所對應的髒腑,會出現同步的變化。中醫稱為互為表裏的髒腑。

人體腳上也有六條經絡,和手上的經絡相同,腳上的經絡也存在著髒腑相應的現象,脾和胃、肝和膽、腎和膀胱是腳上三對相應的經絡。十個子係統分成髒腑之後,成了“五髒五腑”,每一個髒和一個腑同步變化,可以視為同一個子係統。於是十個子係統就簡化成了五個子係統。五個子係統之間的關係線就從六十六條簡化為十條。這麼一來就可以套用中國傳統的五行理論進行內髒間關係的分析。

人體的十二個子係統,經過髒腑分類並且找出髒腑相應的關係之後,再將主血和氣的心包和三焦移開,就剩下五個子係統。子係統間的關係線從六十六條簡化為十條,就可以套用中國人分析係統的五行理論來分析疾病。

雖然在中國人的口語中談的是“五髒六腑”,但三焦指的是人體的胸腔和腹腔,並沒有獨立存在的器官,實際上存在的器官有五髒和五腑。中醫是世上唯一把器官分為髒腑的醫學理論,髒指的是心、肝、脾、肺、腎,是實心或擁有複雜結構的內髒。腑指的是小腸、膽、胃、大腸、膀胱,是空心容器形態的內髒。每一個髒和一個腑相對應,在病理上經常有同步的變化。例如,小腸的疾病常常是心火引起的;感冒時雖然肺腑的問題,但是和大腸相關的大便也會出現不順暢。

從這樣的分析可以理解,中醫把內髒分為髒腑,是人體內髒進行係統化分析的第一步,把十二個子係統的複雜體係,簡化成五個子係統,進而就五個子係統之間,理出彼此相互的關係,人體內髒的運行邏輯於是成形。

今天各種慢性病之所以找不到疾病的原因,找不出人體內髒之間關係的係統邏輯,很可能是其中最大的因素。隻有理清各個內髒的關係,才有機會明白身體內部的運行邏輯。就這個觀點而言,中醫在係統分析的科學化上比西醫進步了三千年。“五髒六腑”“髒腑互為表裏”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名詞,背後蘊藏著非常重要的科學意義。

古時候,人類接觸和製造的產品都很簡單,多數人很難理解這種係統的概念。因此,把這種五行的係統概念稱為玄學,所謂玄學就是多數人難以理解的東西。近代計算機科技的普及化,大多數人都具備了係統學的基本知識,不能再用玄學來看五行理論,可是仍然有部分科學家因為中醫使用五行概念而認為中醫不科學,實在是缺乏係統學概念所致。

這種五行概念的髒腑運行理論,就像物理學的各種理論在證實之前的假設模型一樣,需要科學家繼續努力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實證工作。在當前所有慢性病的原因都“不詳”的年代,這種研究方向比以“反向工程手段”為主的現代醫學更科學,也更有機會找到人體的真相,發展出真正的疾病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