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學的中醫 第一章五髒六腑的科學意義(1 / 1)

第一篇科學的中醫 第一章五髒六腑的科學意義

早期台灣的電子業曾經有一段期間,從事仿造日本設計的電動玩具機。那是一種產品設計的方法,在完全不知產品設計原理的狀況下,僅從硬件的解剖,利用反向工程技術(Reverse Engineering),完成產品的仿製。

現代醫學對人體的研究很像這種反向工程技術,不明白人體的設計原理,直接從硬件解剖下手,看到什麼算什麼,完全以眼見為真的邏輯為依歸。受限於人類當前的科技能力,利用這種手段,隻能發展出非常有限的知識,至今仍然無法找到各種慢性病的真正原因。

物理學對於未知領域的研究,首先建立假設性模型,再拿實際的結果套入模型,如果有差異,則修正模型;多次修正之後,模型和真理才會逐漸趨於一致。

例如,太陽係遠方星球的發現,是先觀察比較靠近地球的星球和太陽的距離,發現每一個星球和太陽的距離,呈現數學上的規律性。依據這個規律,建立了一個理論上的太陽係模型。再依據這個模型推算在某一個位置應該有行星存在。後來果然在那些預測的位置找到了太陽係的新行星。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原子結構的研究,至今沒有任何設備能夠實際看到原子內部的結構。科學上的原子結構理論,也是先建立了假設性模型,再用各種原子的現象逐漸驗證,才慢慢找出原子可能的結構。

中醫髒腑的陰陽五行理論,很像物理學的係統模型。這是一個假設性的模型,不但詳細說明了人體內各個器官之間相互的關係,並且對人和自然界的關係也作了詳細的陳述。有了這種理論模型,中醫在推論疾病的原因時,有更多推理的因素和邏輯,可以更精確地找到疾病的原因。

例如,小腸的疾病,可以用髒腑互為表裏的理論,找到小腸和心髒的表裏關係,因而發現原來疾病的根源來自心髒。在西醫的體係裏,沒有這種髒腑關係,小腸的疾病永遠不會被認定和心髒有任何關聯。

以當前的科學能力,人類對身體的認識極為有限,更不明白人體設計的邏輯,如果主流醫學繼續堅持實證道路的發展,可能人類還要忍受很長時間的醫學發展停滯期,幾十年後各種慢性病仍然找不到原因,更找不到治療和防治的正確方法。

醫學的研究應該如同物理學的研究,可以先接受中醫所建立的人體模型,或多建立幾個假設性的完整人體模型。利用模型來解釋各種現象,進而逐步調整模型中的各種假設,也許從這個方向有機會發展出對人類更有用的醫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