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和企業是一樣的。企業的問題常常出在經營者身上,隻有企業家自己能解決。人體也一樣,大多數的疾病就像企業裏的問題,必須自己改變才能改善,不能全靠醫生。
我建議他要像學習管理企業的知識一樣,花點精神學習養生的知識,自己主導養生和祛病的工作,做身體真正的總經理,才能擺脫疾病,得到健康。
學習健康的養生知識,並不會比學習企業管理的知識困難。特別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有清晰的思路和邏輯。隻要把醫學當成自己也能學習的一門學問,打破莫須有的知識界限,自己建立正確的健康知識,就能用管理企業同樣的邏輯來管理自己的健康。
我深信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有能力管好自己的健康。“不為良醫,則為良相”是中國古代的名言,說明醫學和管理的道理是相通的。序[][]序
上了年紀總免不了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痛,經驗裏如果一有症狀就找醫生,必定要承受許多折騰。看過許多朋友在醫院裏的經驗,讓我改變了這種做法,當身體不舒服時,就找個推拿師做保健按摩,再休息幾天,症狀就自然消失了。真如《人體使用手冊》的建議,休息和睡眠是最有效的治療。
在《人體使用手冊》出版了兩年多,再看到這第二本書,它將許多我隱隱約約明白的事理講得更明白了。人體本來就具備了自我修複的機能,許多不舒服的症狀,其實是身體進行修複時所造成的。比較明智的做法是給身體充裕的時間和能量,讓身體把修複工作完成。這樣的概念必須建立在對身體有較高的信任前提下,相信身體不會無緣無故地故障;相信身體一定會用最好的方式,來修複身體的損傷。
中醫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偉大資產,幾千年來維護著我們的健康。在西醫盛行的今天,中醫缺乏科學儀器的形象,許多理論也缺乏實證,自然讓人覺得中醫不科學。這種不科學的觀感並不是中醫的本質,是我們這一代人在接受了科學的知識之後,並沒有投入足夠努力的結果。我們總把中醫的現代化工作當成是中醫領域裏的工作,沒有意識到中醫的研究所涉及的知識極為寬廣,除了醫學和生物學的知識之外,涵蓋了係統學、電子學、物理學、化學、數學、流體力學、材料科學等等。
人類至今還沒有任何科學技術,能夠用化學合成的方式複製生物。生物克隆的技術仍然需要從生物的細胞開始,不能從無機化學來合成生命。說明人類麵對生物的科技,仍然在起步的階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說明生物體內的科技遠超過人類當前科技水平所能理解的。也許我們需要把中醫的研究發展,提升到高於空間、軍事等領域,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資源,才能真正的發展。
“治未病”是我國醫療政策的發展方向之一,“治未病”的重心不在醫院和醫生,在於每一個人。大多數疾病是每一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隻有更了解身體運行的機理,才能停止創造新的病因,自然就不容易生病了。
廣州
二○○八·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