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急性腸胃炎的研究?(1 / 1)

15.急性腸胃炎的研究

前兩年爆發的“諾瓦克類病毒”急性腸胃炎又再肆虐,學校紛紛中招,病童數目不斷上升,禍害更呈蔓延之勢,且目前並無此類疫苗,所以不少家長要為子女擔心。加拿大的裏賈那 (Regina)市及一艘美國郵輪亦曾先後爆發同類疫症。

慶幸的是,此病毒與SARS相比,可謂“溫柔”得多,因為它很少致命,病人隻出現吐瀉肚痛的腸胃炎病征,故其“花名”是“胃感冒”(stomach flu)。正如我曾在報上指出,SARS乃非典型肺炎的正式稱號;而諾羅病毒(norovirus)才是諾瓦克類病毒最新的正式名字,希望衛生署諸位官員、醫生、及各大報章電視電台正視此點,否則便落得被人譏諷為未能與時俱進,結果貽笑大方。

諾羅病毒屬於單鏈(single-stranded)的RNA病毒,體積約30毫微米。它最初肆虐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諾瓦克(Norwalk)市,故暫命名為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後來在其他地方陸續發現相同或相近的病毒,於是統稱為諾瓦克樣病毒(Norwalk-like virus)。同類病毒尚有“劄幌類病毒”(Sapporo-like virus),後來被正名為sapovirus(故譯之為劄幌病毒)。急性腸病毒當然不止這些,還有輪狀病毒(rotavirus,可細分為A、B、C三類)、杯狀病毒(calicivirus)、星狀病毒(astrovirus)及腸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以上各類病毒以輪狀病毒及腸腺病毒較凶,可能它們體積較大(約70毫微米,比其他類型大一倍以上),中招者較難痊愈。這些過濾性病毒並非抗生素可以對付,依據傳統醫學的觀點,病者隻有休息,服用止瀉藥及多補充電解質飲品以預防脫水症,直至體內的免疫係統發揮功能取得最後勝利為止。衛生署要市民多洗手及小心飲食,乃屬略盡綿力的例行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