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祖像三劫
廣州有著名佛寺六榕寺,此寺前身是寶莊嚴寺,建於南朝劉宋時(420-479)。北宋初,毀於兵火。北宋端拱二年(989)重建寺,當時的寺僧以崇奉六祖為“淨業”,故名“淨慧寺”。今天廣州的淨慧路和淨慧街便是由於位於當年的這座淨慧寺旁邊而得名。
建寺同年,寺僧們鑄造了六祖惠能的青銅像,為跏趺座,高1.35米,寬1.16米,座高0.71米,重千餘市斤。僧眾在寺內設“六祖堂”專殿以供奉。
銅像容貌栩栩如生,雙目微閉,眉弓微凸,雙唇緊閉,神態莊重而自然,酷似南華寺供奉的六祖真身漆像,很可能是當年的能工巧匠仿那尊漆像鑄成的,堪稱北宋時鑄銅造像中的精美之作,佛門珍品。據考證,這尊六祖銅像是中國佛門按真身人塑鑄銅像中的第一個。
曆史上,此像曾三次險遭毀掉,可謂“大難不死”。
第一次在明朝崇禎末年,那時銅像已被供奉650餘年了,當時有姓方的權勢之家想毀掉銅像,幸好沒有得逞。
第二次在清朝光緒年間,遊智開署理廣東巡撫(1889年10月至1890年5月。巡撫相當於省長)。他曾打算熔掉銅像來鑄錢幣;神奇的是,當他走進六榕寺時,心裏驚慌起來,感到害怕,因此不敢動手。
第三次則在20世紀的60年代中後期,當時文革掃四舊狂潮驟起,據說曾有四個紅衛兵舉起五磅鐵錘猛擊銅像,但銅像巋然不動,可謂“金剛不壞身”。當時全寺佛像被毀,唯這六祖銅像幸存。
六祖真身三次遭劫,六祖銅像亦是三次遭劫,都“大難不死”,說來真有點神奇色彩。
1989年,銅像恰滿千載,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來遊六榕寺,為銅像題下這樣的讚詞:“身非樹,鏡非台,無物無塵自去來;千載鑄,百靈開,眾生頂禮願無災。”讚得好極。
今天六榕寺六祖堂仍供奉著這尊六祖銅像,神態仍是那樣的莊重而安詳。像前有供案,置蓮花燈、鮮花果品。堂前簷下掛“六祖堂”木匾,篆書;並排左麵是“一花五葉”匾,概括了禪宗的源流;右麵是“曹溪法乳”匾,頌揚了六祖在曹溪寶林寺(今南華寺)演南宗佛法。堂前一聯,頌六祖功德:
祖像鑄千年,衍派傳宗,明鏡非台留法偈;
壇經度億兆,識心見性,菩提無樹證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