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真身之謎
唐開元元年(713)八月三日,六祖在國恩寺召集眾弟子說了一番禪理,端坐到三更時分,對門徒說:“吾行矣。”便“奄然遷化”(圓寂),享年七十六。《壇經》載,當時“異香滿室,白虹屬地。林木變白,禽獸哀鳴”(白虹:巨星殞落,其光熾白如虹。乃一代偉人逝去之象)。
唐憲宗元和七年(812),詔諡惠能為“大鑒禪師”。存放其真身的塔稱“元和靈照”(或稱“元和正真”)。唐代王維、柳宗元、劉禹錫等文學大家都先後為惠能撰寫過長篇碑文,記述其事跡。
宋太宗加諡惠能為“大鑒真空禪師”,詔新師塔曰“太平興國之塔”。宋仁宗曾迎惠能真身入大內供養,加諡為“大鑒真空普覺禪師”,最後宋神宗再加諡為“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
六祖圓寂後,他的弟子們為他保留了“真身”。
在惠能之前,中國佛教無論哪一個教派,僧人死後基本上都是按天竺法火化遺體的;若是名僧,則從燒後的骨骼中撿取碎骨,奉為神奇的傳世“舍利”。比如有關唐三藏的舍利就一直眾說紛紜,有說在陝西,有說在南京,有的則說已流失到日本。相傳今天廣州六榕寺花塔下就埋藏著佛祖的舍利子,還曾流傳“佛牙放光”的神話。惠能開創的南宗,不按天竺舊例火化而改用全身葬法。
惠能圓寂後,廣、韶、新三郡爭迎真身,一時解決不了。人們於是在六祖故居國恩寺所在的龍山前焚香禱告:“香煙指處,師所歸焉。”隻見香煙直貫曹溪。於是六祖真身與所傳衣缽回歸南華寺。龍山前自此有香燈岡。清?簡炳驥《新州竹枝詞》詠:“年年重九醉龍山,浮白歡呼萬事閑。好是香燈岡外望.爐煙猶憶注韶關。”
唐後五代時,劉氏割據嶺南建南漢國,每年正月十五上元燈節,就會迎六祖真身入韶州城為民祈福。
今天人們去遊南華寺,看到寺中所供奉的這具“真身”坐像,通高80厘米,結跏趺坐,腿足盤結在袈裟內,雙手疊置腹前作入定狀。頭部端正,麵向前方,雙目閉合,麵形清瘦,嘴唇稍厚,顴骨較高。心中難免感到困惑:這真的是六祖的“真身”麼?肉身存放了一千幾百年,能不腐化麼?
是的,這是六祖的“真身”,但它隻是“真身”的“殼”,與一般人心中有關“真身”的概念並不相符──肉身早已腐化無存了。
說真又不真,什麼回事呢?這得說說“真身”的製法,據傳是這樣的:
高僧圓寂後,將其遺體脫去衣服,背後用鐵條撐持,讓他盤膝而坐,然後用上好福州漆加香粉塗漆屍身,幹後再漆,如此加漆達數十次之多,屍身便會罩上了一層厚約一兩分的漆殼。在漆殼的底下留一個小孔。完成了上漆之後,把屍體放在底部有孔的大缸裏,上麵再蓋上大缸,深埋地下。如此過了三幾年,屍體自然腐化成水,由下部的小孔排出,並由缸底的孔排出缸外,這時漆殼內就隻剩下一副骨骼,而外表就成為發亮的“真身”。
六祖真身在曆史上曾經曆過三番劫難。
第一次遭劫牽涉到禪宗南北兩派的對立。相傳惠能死後,其嫡傳弟子神會在洛陽菏澤寺宣揚南宗教義,遭到北宗門徒的仇視,曾三次謀殺神會,但都沒有成功;又派人入嶺南,要割取惠能的頭顱。刺客找到南華寺,刀砍真身頸部,猛聽得鏘然有聲,寺僧聞聲驚覺,刺客扮成“孝子”倉皇脫逃。
六祖的真身堅硬如鐵麼?不是,那是因為屍頸有鐵塊包裹著。據《壇經》記載,六祖生前曾告訴門徒,說自己身後五六年,會有人來取自己的首級。六祖圓寂後,門徒為供存其真身,特地建造了“靈照塔”。其“門人憶念取首之記,遂先以鐵葉漆布,固護師頸入塔。忽於塔內,白光出現,直上衝天,三日始散……師入塔後,至開元十年(722)壬戍八月初三日,夜半,忽聞塔中如拽鐵索聲,眾僧驚起,見一孝子從塔中走出,尋見師頸有傷……”
第二次遭劫在南宋末年,這次是被戮穿了胸腹,此事見文天祥《南華山》一詩後的附記:“六祖禪師真身,蓋數百年矣。為亂兵割其心肝,乃知有患難,佛不免,況人乎!”當時文天祥被元兵押解上燕京(今北京),途經南華寺,目睹惠能真身遭此大劫,作詩感歎“佛化知幾塵,患乃與我同。有形終歸滅,不滅惟真空”,並寫下附記。不過那真身當時隻是個漆像“殼”,亂兵應該是挖不到心肝的。
第三次遭劫在上世紀60年代文革破四舊之時,有紅衛兵打算把六祖真身抬到街上當眾“解剖”,看看是否死人骨頭。幸好事前寺中眾僧將真身隱藏起來,謊稱真身早已被其他人抬走扔掉了,才幸免於難。
六祖真身是佛門中的“法物”,曆唐宋元明清千餘年,人禍兵災,寺廟屢經興廢,竟能保存至今,也可謂奇跡。今天南華寺所供“真身”,體內用鐵枝支撐,大部分用泥草填充,枯骨尚存數根,容貌仍如生前,堪稱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