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如何說法,說了什麼,主要就記載在《壇經》這部“宗經”裏。
惠能的南宗頓教與神秀在北方倡行“漸悟”教旨的北宗漸教相對應,曆史上稱為“南能北秀”、“南頓北漸”。
“頓”是頓悟,“漸”是漸進。這是禪宗傳道的兩種方法。正所北宋《景德傳燈錄?弘辯禪師》所說:惠能、神秀“其所得法雖一,而開導發悟,有頓漸之異,故曰南頓北漸,非禪宗本有南北之號也”。
南派禪宗還有很多其他的稱謂,諸如佛教南宗、禪宗頓教、南宗頓教、禪宗教南派、南宗法門等等,說的都是惠能所創立的這個教派。
佛教宗派繁雜,唐代時已有天台宗、法相唯識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等等。據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的記載,唐代時全國有禪宗學派近百家之多,主要流派分為十室;十室之中,按其學說的宗旨又可分為三大宗。在這形形式式的派別中,惠能創立的這個教派先是流行於今廣東、湖南、湖北一帶。惠能身後,有弟子神會、行思、懷讓等40餘人,大多各化一方,使南派禪宗流布全國各地。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則記為:“得法者除印宗等三十三人各化一方標為正嗣。其外藏名匿跡者不可勝紀。”
唐會昌五年(845)四月,發生“唐武宗滅佛”的“會昌法難”(翌年武宗死,朝廷又複興佛教),各宗派遭沉重打擊,隻有禪宗一枝獨秀。後來相繼形成河北臨濟、湖南溈仰、江西曹洞、廣東雲門、南京法眼等五宗,此所謂“一花五葉”。臨濟宗後來又分為黃龍、楊歧兩派,與上述五宗並稱“七宗”。史稱“五家七宗”。到唐末、五代時期,南派禪宗已遍及全國,到北宋初年,達至極盛。今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城外六公裏,有著名古跡雲門寺,便是廣東雲門宗的發祥地,由惠能弟子靈樹的傳法和尚文偃在後唐同光元年(923)開山建寺,創立宗派。此派曾大行於嶺南,並傳播至湖南、江西、江淮等地,留下著名的“雲門三句”: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流。
南宋以後,惠能門下的五宗隻有臨濟、曹洞兩宗盛行,餘均不傳。
在禪宗諸多學派裏,惠能創立的南宗頓教影響最廣,信奉者最多,超過北宗及其他學派。直到今天,仍是如此。中國人信佛,其中大多數人在信佛的實踐上都大致是六祖的門徒;人們所信奉的佛教,基本上就是這南宗頓教。盡管他們之中沒有多少人會去研究玄奧的佛理,也不知道這個派那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