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求法傳奇(1 / 2)

2、求法傳奇

惠能的出生、求法、得授衣缽成為禪宗六祖,也屬奇跡。

惠能俗姓盧,世居河北範陽(郡治今北京城西南),其父在唐高祖時被貶官,流落到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為百姓,因而落籍南海。惠能就生於新州。

惠能的母親李氏“感異夢,懷妊六年生能”。一般人是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他母親卻懷了他六年才生出來,而且,出生時,“毫光騰空,異香滿室”。(法海《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略序》。法海是惠能嫡傳弟子,《壇經》的主要輯錄者)就差沒有像明太祖朱元璋出世時那樣“紅光滿室”而嚇得鄉鄰以為發生了火災,趕來救火(《明史?太祖本紀》)。

惠能出生的當天黎明,有兩位“異僧”來訪,為之起名“惠能”,意為“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說完後離開,一下子便消失得無蹤無影。後世很多典籍都把“惠能”寫作“慧能”,二名通行。若以法海所記的這個起名經過來說,似乎以“惠”字更為合理。不過古代“慧”與“惠”相通,如“聰慧”古籍多作“聰惠”。故亦可,無所謂對錯。

惠能是“不飲(母)乳,夜遇神人,灌以甘露”長大的,這比朱元璋還奇。三歲喪父,長大後以采樵養母。二十四歲時“聞經悟道”,這又是一奇。

當時惠能在市集賣柴,一客店住客要買柴,惠能就送柴到客店,收了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這就“悟道”了,而他當時還不知客人念的什麼經。客人告訴他,這是《金剛經》,“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聽了,心中大動。一位與他往昔有緣的客人給了他十兩銀子,惠能就用來做了安置老母的費用,然後直奔東禪寺出家,拜五祖為師。

這裏得先簡要地說說禪宗源流,這與嶺南大有關係——廣州是中國禪宗的發源地。

禪宗是佛教的一個教派。佛教源自印度。約在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天竺(印度)禪宗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抵廣州傳教,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始人,被尊為禪宗初祖。

當年達摩乘船來,登岸的地方,在今廣州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一帶。達摩登陸後,約在今華林寺所在地“結草為庵”,開中國佛教禪宗之源;後人因之名此地為“西來初地”,該庵則稱“西來庵”。後曆隋、唐、宋、元、明諸代,“傳燈不絕”,為嶺南名刹。

清順治十二年(1655),西來庵大擴建,改名“華林禪寺”,這就是今天的華林寺。

華林寺是達摩首開禪宗法門的地方,現建有初祖達摩堂、祖堂,供奉菩提達摩像。寺門外華林新街道中,有一用鐵欄護衛的微形假山園林景色,假山北端豎一石碑,直書“南粵古叢林”五字,隸體。左直楷書:“蕭梁大通元年,達摩尊者自西域航海西來建寺西來庵,之改建華林為清順治十二年。考達摩來華先詣廣州,蓋華林為中國禪宗之發祥地也。”(標點為筆者所加)

達摩在廣州時間不長,隨後北上,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隱居修行,“麵壁九年”,終得正傳。他把自己的衣(所披的木棉袈裟)和缽(食器)傳給弟子慧可,慧可為禪宗二祖。這衣缽自此成為禪宗道法授受的信物。慧可把衣缽傳與僧璨,是為三祖。僧璨傳與道信,是為四祖;道信傳與弘忍,是為五祖。

惠能得這衣缽真傳成為六祖並開創南派禪宗的經曆,曲折而有趣。

話說惠能走了三十多日,跋涉千裏,來到東禪寺(今名五祖寺,又名東山寺。在湖北黃梅縣城東12公裏的東山),禮拜五祖。

五祖問:“汝(你)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答:“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這“惟求作佛,不求餘物”八字後來成了很多佛徒的口頭禪或堅定信念。)